[實用新型]一種大樹栽培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65915.6 | 申請日: | 2013-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619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朝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朝峰 |
| 主分類號: | A01G29/00 | 分類號: | A01G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樹 栽培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綠化工程樹木移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樹栽培管。
背景技術
大樹移栽由于能在短時間內改善環境景觀,較快地發揮園林樹木的功能效益,尤其在滿足重點工程、大型市政建設項目的綠化、美化方面,與一般樹木移栽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人挪活,樹挪死。被遷移的大樹,一般死亡率都比較高。特別是從山上挖來的野生大樹,100棵往往會死掉80棵。其因為大樹消耗水分和營養大,故難以成活,又因大樹單價高,故造成的損失巨大,為了應對水分蒸發大的問題,栽植人員不得不將大量的樹冠修剪掉,這樣即使成活,也要5年左右的時間才能使樹冠豐滿。在大樹移栽過程中也存在成本高、成活率低(一般在40%左右,最好可達90%,北方低而南方高)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樹栽培管,其在大樹移栽時,只要環繞樹根球一圈,并一端彎曲向下伸展到樹根底部,另一端彎曲向上伸出土面即可,可以根據所栽樹木的生長需要供水和營養;在雨水大時,為了防止造成爛根,還可以利用此管道將水給抽出來,可以有效提高大樹的成活率。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大樹栽培管,由管體構成,其特征在于管體分布有孔,管體兩端設有蓋子,所述的管體圍繞樹根球一周,并一端彎曲向下延伸至樹根球最底部,另一端彎曲向上伸出土面。
所述的管體分布有5mm以下的孔。
所述的管體外圍設有布套。
所述的大樹栽培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選擇具有一定硬度和韌度的管材,如小口徑PE通信盤管,在管體沿長度方向軋孔或鉆孔,孔徑1mm左右,孔距100mm左右即可,管體兩端設有蓋子,管體外圍設有布套,管體圍繞樹根球一周,并一端彎曲向下延伸至樹根球最底部,另一端彎曲向上伸出土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栽培管結構簡單,工業化批量生產容易,使用效果良好,可適用于多種不同大小的樹木栽培;可以根據所栽植樹木的生長需要供給營養和水分,可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和不需要大量修剪樹冠,使樹木載上即具有美化環境的效果,可以提升城市或景區形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栽培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樹木,2.樹根球,3.管體,4.蓋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一種大樹栽培管,由管體3構成,其特征在于管體3分布有孔,管體3兩端設有蓋子4,所述的管體3圍繞樹根球2一周,并一端彎曲向下延伸至樹根球2最底部,另一端彎曲向上伸出土面;大樹栽培管的制造方法:選擇具有一定硬度和韌度的管材,如小口徑PE通信盤管,在管體3沿長度方向軋孔或鉆孔,孔徑1mm左右,孔距100mm左右即可,管體3兩端設有蓋子4,管體3外圍設有布套,此布套可以選用可降解的棉布或無紡布,可以防止泥土進入管體3,和使水分平均分布到樹根周圍,管體3設置在土面一下30cm深處,圍繞樹根球2一周,并一端彎曲向下延伸至樹根球2最底部,另一端彎曲向上伸出土面;可以在樹木1栽植后前兩周用生根粉加入水中灌入管體3內,以后根據所栽植樹木1的生長需要供給水溶的肥料,如氮磷鉀等營養,可以根據樹木1的蒸發量和生長需要供給水分,不需要大量修剪樹冠;在雨水大時,為了防止造成爛根,還可以利用此管道將更細的管子插入到樹木的根底部,把積水給抽出來,可以提高樹木1的成活率,使樹木1栽上即具有美化環境的效果,可以提升城市或景區景觀。本栽培管結構簡單,工業化批量生產容易,使用效果良好,可適用于多種不同大小的樹木1的栽培,通過本栽培管的使用,樹木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并且不需要專人對樹木進行關照,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人員是工作效率;在樹木成活后可以拉出栽培管再次使用,可以循環使用5-10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朝峰,未經張朝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659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