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64907.X | 申請日: | 2013-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03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崔淑芳;趙善民;孫偉;林麗芳;蔡麗萍;徐晨;湯球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107 | 分類號: | A61B5/1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趙青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嚙齒 動物 身體 長度 標定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實驗室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
背景技術
目前測定嚙齒目動物如裸鼴鼠、大鼠、小鼠的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長度的測量方法常采取徒手測量,即:兩人協作,一人徒手抓住鼠身,另一人進行測定,這樣的操作方法需要的人手較多,對動物刺激較大,而且容易出現動物身體扭曲影響測量準確性,且操作人員容易受到裸鼴鼠、大鼠、小鼠的攻擊。
目前實驗室尚缺乏設計簡單易行的,專門用于測量嚙齒目動物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長度的專門的標定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專門用于測量嚙齒目動物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長度的專門的標定器。所述的嚙齒目動物為裸鼴鼠、大鼠、小鼠等。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方案是:為了實現裸鼴鼠、大鼠、小鼠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長度的快速、同步標定,設計一種針對體長測定專業的標定器。對動物進行實驗操作時,盡可能地減少對動物的刺激,并盡量縮短刺激時間。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包括前擋板、后擋板、箱體底部、固定側擋板、活動側擋板、移動軌道和位置定位指針,其中前擋板、后擋板和固定側擋板均固定在箱體底部上,活動側擋板通過移動軌道向固定側擋板移動,位置定位指針可插入固定側擋板的內側任意位置。
所述的位置定位指針為五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用于實驗室測量裸鼴鼠、大鼠、小鼠的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長度時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裸鼴鼠(大鼠、小鼠)放于標定器內部,推動活動側擋板通過移動軌道向固定側擋板移動,使裸鼴鼠(大鼠、小鼠)的身體盡可能呈一條直線,稍微加緊動物,使其無法移動;
第二步:將位置定位指針插入固定側擋板的內側,分別定位于裸鼴鼠(大鼠、小鼠)頭頂、頸部、尾根、尾尖;定位后可將動物取出放回飼養環境;
第三步:用游標卡尺測量位置定位指針的針尖之間的距離,即同步測量出動物的頭部、頸部、身體、尾部各部分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減少了操作人員的數量,保證動物身體平衡、同時以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長度標定,同步標定裸鼴鼠、大鼠或小鼠頭部、頸部、身體和尾部的長度,減少了對動物的刺激,更體現動物福利精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前擋板、2為后擋板、3為固定側擋板、4為活動側擋板、5為移動軌道、6為位置定位指針、7為箱體底部。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并不僅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包括前擋板1、后擋板2、箱體底部7、固定側擋板3、活動側擋板4、移動軌道5和位置定位指針6,其中前擋板1、后擋板2和固定側擋板3均固定在箱體底部7上,活動側擋板4通過移動軌道5向固定側擋板3移動,位置定位指針6可插入固定側擋板3的內側任意位置。
實施例2:
一種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其余同實施例1,所述的位置定位指針6為五個。
實施例3:
將裸鼴鼠放于實施例2的嚙齒目動物身體長度標定器內部,推動活動側擋板4通過移動軌道5向固定側擋板3移動,使裸鼴鼠的身體盡可能呈一條直線,稍微加緊動物,使其無法移動;
第二步:將五個位置定位指針6插入固定側擋板3的內側,分別定位于裸鼴鼠的頭頂、頸部前端、頸部后端、尾根、尾尖;定位后將裸鼴鼠取出放回飼養環境;
第三步:用游標卡尺測量五個位置定位指針6的針尖之間的距離,即同步測量出動物的頭部、頸部、身體、尾部各部分的長度。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649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雨水綜合利用的智能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建筑側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