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油氣分離器的濾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60694.3 | 申請日: | 2013-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555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偉波 |
| 主分類號: | B01D46/12 | 分類號: | B01D46/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油氣 分離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氣過濾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油氣分離器的濾芯。?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使用的油污分離器普遍是單純利用旋流的離心力或冷凝等方式來實現分離效果,這些方法的分離效果不佳,且耗時較長,能耗、成本較高,如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咸寧西路的羅毅、晏剛等于2012年07月02日申請2012年11月07日公開的CN201210224640“一種多聯機系統用旋風式油氣分離器”,它包括主筒體上部側壁設有一切向進口管,主筒體頂部中央設有一豎直排氣管,排氣管底部伸入主筒體內,主筒體底部中央設有一豎直排油管,進口管與空調多聯系統壓縮機的排氣管相連,排氣管與冷凝器進口相連,排油管與氣液分離器進口管相連,雖然同時采用了旋流和冷凝兩種分離方式,冷凝效果稍微加快了旋流分離過程的速度,但因為其仍然要等旋流穩定后一段時間才能徹底完成分離過程,所以仍然耗時較長。若在分離裝置中加入濾芯,則能大幅加快污物分層分離的時間,從而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提高分離效率、縮短分離時間、結構合理、成本較低的用于油氣分離器的濾芯。?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頂蓋1、底蓋2和濾筒3,頂蓋1和底蓋2的直徑大于濾筒3的外徑,頂蓋1和底蓋2分別配合套裝在濾筒3上下端口上,在頂蓋1上位于濾筒3的外側設有頂蓋通孔7,頂蓋1中部下側與濾筒3頂部成密封配合連接,濾筒3內部設置有濾網4,濾筒3的桶壁上設置有1個以濾筒出氣口,濾筒3的下部與底蓋2中部上側成密封配合連接,在底蓋2上對應濾筒3內腔位置設置有底蓋通孔8。?
本實用新型所述頂蓋1呈碟狀結構,且中部向下凹陷,形成與濾筒3的上端口相配合凸狀結構,頂蓋1的邊緣可向上彎折與油污分離器的內壁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筒1的底部邊緣設置有濾筒泄油孔12。?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網包括濾網蓋板4,濾網蓋板4呈圓形,濾網蓋板4上有小孔,小孔沿濾網蓋板4從外到里環形排列,濾網蓋板4中心部分無小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網蓋板4上方設置有濾網支承A10,濾網支承A10中間部位開有環形排列的小孔,濾網支承A10的外環無小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網支承A10上方設置有濾網支承B11,濾網支承B11上有小孔,小孔沿濾網支承B11從外到里環形排列,濾網支承B11中心部分無小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網支承B11的的上方設置有濾網壓蓋9,濾網壓蓋9呈圓形,濾網壓蓋9邊緣設置有圓形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濾筒出口A5和濾筒出口B6設置在濾筒3上部,濾筒出口A5和濾筒出口B6與濾網壓蓋9設置的圓孔呈對角位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底蓋2的中部向下凹陷,與濾筒3的外壁密封連接,底蓋2的邊緣可向上彎折與油污分離器的內壁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濾筒(3)的桶壁上可設置有2個以上濾筒出氣孔,當設置2個濾筒出口時,即為濾筒出口A5和濾筒出口B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結構簡單,油氣分離效率高、分離時間短、結構合理、成本較低。它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油氣分離器領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結構示意圖。?
圖2是頂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底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蓋,2-底蓋,3-濾筒,4-濾網蓋板,5-濾筒出口A,6-濾筒出口B,7-頂蓋通孔,8-底蓋通孔,9-濾網壓蓋,10-濾網支承A,11--濾網支承B,12-濾筒泄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包括頂蓋1、底蓋2和濾筒3,頂蓋1和底蓋2的直徑大于濾筒3的外徑,頂蓋1和底蓋2分別配合套裝在濾筒3上下端口上,在頂蓋1上位于濾筒3的外側設有頂蓋通孔7,從濾筒3內排出的氣體可從此處上升至油污分離器上部,頂蓋1中部下側與濾筒3頂部成密封配合連接,濾筒3內部設置有濾網4,濾筒3的桶壁上設置有1個或2個濾筒出氣孔,當設計2個濾筒出氣孔時,即濾筒出口A5和濾筒出口B6,分離出的輕質氣體從濾筒出口A5和濾筒出口B6處排出,進入由頂蓋1下面、濾筒3外壁、底蓋2的上面構成的空間內,然后氣體由頂蓋通孔7上升至油污分離器上部,濾筒3的下部與底蓋2中部上側成密封配合連接,在底蓋2上對應濾筒3內腔位置設置有底蓋通孔8,氣體由此處進入,分離出的較重物質由此排出。參閱圖1至圖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偉波,未經周偉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6069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微耕機離合手柄結構
- 下一篇:一種散熱式PCB板托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