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茶葉發酵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55355.6 | 申請日: | 2013-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198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清矯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清矯 |
| 主分類號: | A23F3/08 | 分類號: | A23F3/08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淵源 |
| 地址: | 3624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葉 發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酵裝置,特別是指一種茶葉發酵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茶葉發酵裝置多包括發酵室以及裝配于該發酵室內的茶葉盛放架、供濕供熱系統、溫濕度檢測器,茶葉放置在茶葉盛放架上的盤子上,根據溫濕度檢測器檢測發酵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等數據為依據控制發酵裝置的運行,使得發酵室內達到一定的發酵條件。該茶葉發酵裝置存在下述問題:一是,該裝置為半自動化設備,通過該裝置對茶葉進行發酵,還需要人工進行茶葉的加入和取出,發酵效率較低;二是,該裝置對茶葉進行發酵,不能自動對茶葉進行翻動/蓋布操作,若要實施該操作,則需要人工介入,且需要打開發酵室,使其室內溫度降低到一定值時才能實施,翻動操作后室內的溫濕度需要重新調整為設定值,這不僅照成了能耗量的大大增加,而且也降低了發酵質量,影響茶葉的品質。而傳統的人工發酵方式,則對氣候和工作人員的技術經驗依賴性強,且發酵效率低下,能耗大,發酵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茶葉發酵裝置,以克服現有的茶葉發酵裝置和發酵方法存在的人工介入量大、發酵效率低、能耗大、發酵成本高昂以及茶葉發酵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同時可大大提高所發酵茶葉的品質。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茶葉發酵裝置,包括發酵室、控制機構以及裝配于該發酵室內的至少一組的發酵組,該控制機構用于控制該發酵裝置的運行,該發酵組包括分別聯接該控制機構的輸送機構、第一加熱機構、氣霧機構、蓋布機構以及溫濕度檢測器;該輸送機構用于放置/輸送茶葉;該輸送機構上方設有該第一加熱機構,該第一加熱機構用于加熱茶葉;該輸送機構上方還設有該氣霧機構,該氣霧機構用于調節茶葉的濕度或者發酵室內的氧氣濃度;該蓋布機構設于該輸送機構與該第一加熱機構之間,該蓋布機構用于覆蓋放置于該輸送機構上的茶葉;該溫濕度檢測器用于檢測該輸送機構上的茶葉的溫度和濕度。
更進一步地,該發酵室內設有至少兩組的由上而下平行排布的該發酵組;每一組發酵組都包括進茶端和出茶端,相鄰的兩組該發酵組中,上方的發酵組的出茶端設于下方的發酵組的進茶端的上方,下方的發酵組的進茶端設有傾斜設置的擋茶板,上方的發酵組向下方的發酵組輸送茶葉時,該擋茶板可有效防止茶葉由下方的發酵組旁邊落下至發酵室底部;上述發酵室設有進茶輸送帶和出茶輸送帶,該進茶輸送帶與頂層的上述發酵組聯接,該出茶輸送帶與底層的上述發酵組聯接;進一步改進地,底層的上述發酵組的出茶端設有打散機構,該打散機構用于打散經過該出茶端的茶葉。
上述輸送機構包括首尾一體聯接的輸送帶以及第一驅動裝置,該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該輸送帶沿水平方向輸送茶葉,該輸送帶為不銹鋼網狀輸送帶或者食品用網狀輸送帶。上述輸送帶包括輸送層和返回層,該輸送層和該返回層之間設有第二加熱機構,該第二加熱機構包括第二加熱板,該第二加熱板平行該輸送層。
上述氣霧機構包括至少兩個平行排布的氣霧管,上述第一加熱機構包括第一加熱板,該氣霧管與該第一加熱板一體聯接。
上述蓋布機構包括厚濕布以及第二驅動裝置,該第二驅動裝置用于驅動該厚濕布作上下運動。
一種上述的茶葉發酵裝置的發酵方法,該發酵方法包括依次進行的下述步驟:
a.茶葉由上述進茶輸送帶定量輸送至頂層的上述發酵組的輸送機構上;
b.上述控制機構控制上述蓋布機構將茶葉覆蓋;
c.上述溫濕度檢測器檢測輸送機構上茶葉的溫度和濕度,并向上述的控制機構發送相應的信號,控制機構根據該信號控制上述第一加熱機構和第二加熱機構工作使得茶葉達到設定的溫度,上述氣霧機構噴出水蒸氣使得茶葉達到設定的濕度;
d.若所述發酵室內設置的所述發酵組為一層時,則該進茶輸送帶再次向該發酵組輸送茶葉時,該發酵組將已發酵的茶葉經打散機構打散后由所述出茶輸送帶輸送至所述發酵室室外;若所述發酵室內設置的所述發酵組為至少兩層時,則該進茶輸送帶再次向頂層的該發酵組輸送茶葉時,輸送機構上放置有茶葉的發酵組將茶葉輸送至下一層的發酵組,底層的發酵組將茶葉經打散機構打散后由上述出茶輸送帶輸送至上述發酵室室外;下一層的發酵組接收上一層發酵組的茶葉后,按照步驟b和步驟c對茶葉進行發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清矯,未經林清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553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