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采用預應力技術的彈性支撐與提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51760.0 | 申請日: | 2013-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42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史東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史東生 |
| 主分類號: | G01G21/23 | 分類號: | G01G21/23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英才***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預應力 技術 彈性 支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鋼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用預應力技術的彈性支撐與提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在衡器及鋼結構產品生產領域所制造的產品,在結構強度上還完全依賴于所使用材料自身具備物理性質來抵抗外荷載對它的拉力、壓力、致彎力、剪切力。在產品設計上為解決上述外荷載對產品質量性能及安全性的破壞,解決辦法也是簡單的構件結構形狀、截面形狀、支撐位置的改變。在鋼結構構件和衡器中局部所受荷載所產生的應變相對其它部位往往過大,為有效的傳遞局部所受荷載力,構件其它部位強度也隨之提高。在保證產品質量性能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從而對選取材料,強度,熱處理往往是超大設計及加工使用,不可避免的造成材料及人工的浪費,導致企業效益的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升高。
在衡器生產中為適應短軸距大噸位載重汽車車型,在衡器的設計及使用上目前國內外最普遍的U型梁結構汽車衡其截面高度已經達到40厘米,剪跨比為7.5,單體自重達3噸以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結構部件或衡器經過荷載的連續施加或荷載部位的轉移原有初始設計強度已經不能滿足或喪失功能而這時再進行改造所付出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成本低、安全可靠、承載力大的采用預應力技術的彈性支撐與提拉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采用預應力技術的彈性支撐與提拉裝置,包括面板,面板一側沿面板長度和/或寬度方向設有至少一排拉撐板,拉撐板的兩端均設有端頭板,兩塊端頭板之間設有彈性拉撐機構。
所述彈性拉撐機構包括至少一根彈性桿和設在端頭板外側的至少兩個錨固塊,彈性桿采用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鋼絲或者精軋預應力螺紋鋼,錨固塊和端頭板上分別開設有通孔,錨固塊上的通孔為外大內小的圓錐形結構,錨固塊上的通孔內設有兩個半圓錐形的卡片,兩個卡片中心設有與端頭板上的通孔相對應的圓形插孔,相對的兩個錨固塊之間設有穿設在插孔和端頭板上通孔的彈性桿,面板與彈性桿之間設有拉撐塊;彈性桿通過兩端卡片的緊固及拉撐塊的固定支撐,彈性桿在兩個拉撐塊之間呈直線狀,彈性桿整體呈圓弧線形狀。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面板可以位于彈性拉撐機構上部作為衡器的稱重板,也可以位于彈性拉撐機構下部作為行吊的吊物板。彈性桿可以直接使用預應力鋼絞線、預應力鋼絲或者精軋預應力螺紋鋼。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所使用的設備有張拉千斤頂和油泵站。本實用新型可根據衡器中或鋼構件承受荷載面部位及應力區域布置安裝。通過有限元分析計算出局部荷載較大或應力較大部位,然后進行荷載面與彈性桿之間做支撐或固定可以在彈性桿相互交叉點用經緯編織法加以編織,以有效的通過彈性桿來承載及傳遞所受荷載力到達錨固區。
本實用新型在鋼結構件上可替代梁及減少柱的使用,例如在一個矩形結構理論上只要在其四角使用鋼材建立穩固并有一定剛性的立柱即可,其它梁用預應力鋼絞線或預應力螺紋鋼代替。
在衡器上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生產的汽車衡截面高度為10厘米,剪跨比為30,單體自重2.5噸以內,對比現有衡器可減少四分之一的鋼材使用量,衡器截面高度減少四分之三即30厘米,更加輕薄耐用。
本實用新型可節省大量鋼材成本,成本低易施工,對于結構來看,其含義為預先使其產生應力,其優點是可以提高構造本身剛性,減少振動和彈性變型這可以明顯改善荷載模塊的彈性強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強,此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施工,易維修,無需專業人員。可依據使用單位的要求在荷載區域或強度發生變化隨時更改受力點位置或張拉強度,張拉強度可控,控制精度達到1%。本實用新型將大量降低鋼材、電力、耗材、工時的使用量,生產制造時間縮短,同時降低碳排放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當中A-A剖視圖;
圖3是圖2當中兩個半圓錐形的卡片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采用預應力技術的彈性支撐與提拉裝置,包括面板1,面板1為一塊或多塊,面板1一側沿面板1長度和/或寬度方向設有一排拉撐板2,拉撐板2采用角鋼或其他型材,拉撐板2的兩端均設有端頭板3,端頭板3采用鋼板,兩塊端頭板3之間設有彈性拉撐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史東生,未經史東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517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