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冷軋管內孔表面油污離線集中清除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50641.3 | 申請日: | 2013-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37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蔣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常寶精特能源管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45/02 | 分類號: | B21B45/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 地址: | 213200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軋 管內孔 表面 油污 離線 集中 清除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軋管內孔表面去污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離線去除冷軋管內孔表面油脂的清除裝置。
背景技術
在無縫鋼管的冷軋過程中必須使用冷軋油脂,既能確保冷軋順利進行,又能保證冷軋管的質量,因此在冷軋管的外表和鋼管內孔表面都附著有冷軋油脂,在無縫鋼管的冷軋至最終尺寸后必須徹底清除附著在冷軋管的外表面和內孔表面的冷軋油脂,否則產品就不合格,無法滿足用戶要求。
鋼管冷軋結束后,內外表面都附著較強的成型軋制油污,傳統的除油方法都不理想,尤其是小口徑冷軋管內壁除油技術更難,例如采用傳統的強酸、強堿清洗法,化學試劑(有毒的三氯乙烯)清洗法,或者用蒸汽進行熱除油操作法、用高壓發射子彈頭型除油工具進行除油操作、以及采用浸泡后再進行烘干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清除方法是用清洗液加熱清洗法,將冷軋好的鋼管集中存放,然后定量吊運放入注有化學清洗液的清洗槽中,通過加熱使化學除油劑對油脂進行吸收或反應,最終要去除吸附在鋼管上油脂和雜質。
現在清除消除冷軋管油污的方法都是離線集中清除法,而離線集中清除法一次清除的鋼管數量較多,但清除時間長,能耗高,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污染嚴重,為此申請人發明了單管在線清洗法,不僅消除效率高,清除效果好,能與冷軋生產線同節拍,但每根鋼管都要逐一清除油污,操作勞動度大。為此申請在總結離線清除油污法和單管在線清除油污法各自優缺點的基礎上獨創了一種冷軋管內孔表面油污離線集中清除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軋管內孔表面油污離線集中清除裝置,它能一次性快速去除多根鋼管內孔表面的油污。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冷軋管內孔表面油污離線集中清除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接油盤、儲液箱、輸液泵、輸液管、控制閥和進液分配器,前支架與后支架平行間隔固定在地面上,兩者間的間距為鋼管長度的1/2~4/5,在前支架的頂端等距離開有前擱置槽,在后支架的頂端等距離開有后擱置槽,前擱置槽底端與后擱置槽底端的連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為10°~45°,接油盤固定在后支架上,所述接油盤包括底盤、端面擋液板和側面擋液板,底盤的左端面與后支架固定連接,端面擋液板和側面擋液板均固定在底盤的上端面上,端面擋液板、側面擋液板和后支架圍合成一個擋液框,在底盤的上端面設有對鋼管右端進行軸向限位的定位塊,定位塊的高度為鋼管管壁厚度的50%~100%,在底盤上開有出液孔,儲液箱設置在接油盤的下方,輸液泵的吸液端通過輸液管與儲液箱相通連,輸液泵的出液端通過輸液管與控制閥相連,輸液管的出液口插在進液分配器上,所述進液分配器由架體、手柄和進液管組成,手柄設置在架體的一側面,進液管等間距設置在與手柄相對的架體的另一側面,進液管之間的距離與前擱置槽之間的間距相等,架體上開有通水孔,通水孔與輸液管和進液管相通連,進液管插套在鋼管的進液端。
進一步,在前支架的頂端等間距開有十個前擱置槽,在后支架的頂端等間距開有十個后擱置槽。
進一步,在進液分配器的架體上等間距設置有十個進液管。
進一步,所述定位塊為長方形,定位塊的高度等于鋼管的管壁厚度。
進一步,所述出液孔為直徑為1~3毫米的過濾孔。
進一步,在儲液箱內設有過濾網板,在儲液箱的側面上開有出污孔,出污孔位于過濾網板的上方。
進一步,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間設有固定桿,提高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間穩固性。
進一步,在進液分配器設置有進液管的端面上設置有密封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常寶精特能源管材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常寶精特能源管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506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