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OGS觸摸屏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9651.5 | 申請日: | 2013-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383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鄒富偉;周朝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3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進 ogs 觸摸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摸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改進的OGS觸摸屏。
背景技術
觸摸屏作為一種智能化的人機交互界面產品,已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中發展最為迅速。
觸摸屏技術種類繁多,主要包括電阻式、電容式、紅外式、表聲波式等。電容式觸摸屏不僅表現在反應靈敏,支持多點觸控,而且壽命長,隨著控制IC技術的成熟,已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技術。
目前成熟的電容式觸摸屏技術一般為G+G結構,如圖1所示,感應器(sensor)13一般制作在玻璃基板12表面,然后與蓋板玻璃14進行貼合形成觸摸屏面板,最后與LCD顯示屏11進行貼合。
單片玻璃電容觸摸屏(One?Glass?Solution,OGS)技術,主要針對以玻璃為基材的觸摸屏產品,是將sensor直接制作在保護玻璃蓋板之上,如圖2所示,感應器(sensor)22直接制作在玻璃蓋板23的表面形成OGS觸摸屏面板,然后與LCD顯示屏21進行貼合。相對于目前成熟的G+G結構(玻璃蓋板+玻璃sensor)觸摸屏技術,OGS技術最顯著的優勢在于,一是減少了一塊玻璃的厚度,使得觸摸屏產品更加輕薄化、透光性更好;二是減少了一次貼合工序,使得產品良率大大提高,產品成本大大降低;三是采用了單面sensor(無搭橋結構),使得sensor制程變得更為簡單,良率進一步提高,成本進一步降低。
但是,在OGS觸摸屏面板與LCD顯示屏貼合時,由于sensor與?LCD顯示屏Vcom電極層之間的距離減少了一塊玻璃厚度的距離,使得Vcom信號對sensor產生較大的電學干擾,直接影響OGS觸摸屏的觸摸感應靈敏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的OGS觸摸屏觸摸感應靈敏度不高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改進的OGS觸摸屏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采用疊層結構,疊層結構依次包括有玻璃蓋板層、油墨遮光層、sensor層和屏蔽電極層,所述的蓋板玻璃為化學鋼化玻璃,sensor層為單面透明電極層,所述的屏蔽電極層制作在LCD屏的第二偏振片表面,目的是減小LCD信號對OGS觸摸屏的電學干擾,偏振片與玻璃蓋板貼合。
所述的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ensor層直接真空濺射制作在玻璃蓋板的下表面。
所述的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ensor層的材料為氧化銦錫(ITO)材料。
所述的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料,可以是氧化銦錫(ITO)、納米金屬、碳納米管和單層或多層石墨烯等材料,還包括一些透明復合導電材料。
所述的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振片通過光學透明膠與玻璃蓋板貼合。
所述的改進的OGS觸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蓋板表面四周或四個拐角設置有導電柱。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相對于現有的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OGS觸摸屏,增加了一屏蔽電極層,有效地屏蔽了LCD信號對OGS觸摸屏sensor的電學干擾,大大提高了OGS觸摸屏的觸摸感應靈敏度;同時,屏蔽電極層對電阻的要求不高,可以設計得很薄,產品的透光性幾乎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屏蔽電極層制作工藝簡單,成本很低,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G+G結構電容式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OGS電容式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改進后的OGS電容式觸摸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LCD屏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偏光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首先介紹一下LCD屏面板結構,如圖4所示,面板結構包括第一基板41、第二基板42、液晶層43、第一偏振片44和第二偏振片45,其中,液晶層43形成在第一基板41和第二基板42之間,第一偏振片44附于第一基板41的外表面,第二偏振片45附于第二基板42的外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965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