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設備的廢氣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9620.X | 申請日: | 2013-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88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何偉川;黃興煜;朱志剛;龔萬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泉成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淵源 |
| 地址: | 362216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舊 瀝青路面 材料 再生 設備 廢氣 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路面養護機械設備領域,更為具體地說是指一種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設備的廢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瀝青路面具有行車平穩、舒適、噪聲低、養護方便和易于回收等優點,在國內外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瀝青路面作為高級路面的主要結構類型而廣為應用,在瀝青路面的施工、養護中,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瀝青路面材料,這不僅造成了材料的浪費,而且嚴重污染環增境,同時又增加了運送、處理廢舊瀝青路面材料的費用。再生技術可減少新資源開發、節約道路維修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因此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因此,國內外廣泛應用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設備,回收利用廢舊瀝青路面材料,以解決上述問題。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很難通過全再生設備100%全部生產的原因之一就是無法處理因廢舊路面材料加溫后排出的大量的油煙及含油氣的粉塵,若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對空氣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目前,袋式除塵器的除塵效率是最高的,但帶有油氣的粉塵又易粘附在布袋上,如果用袋式除塵器直接處理帶有油氣的粉塵,袋式除塵器的布袋容易被油氣粘附堵塞而使除塵失效;而授權公告號CN202281234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瀝青生產線尾氣處理裝置,包括尾氣管線和設置于所述尾氣管線末端的焚燒爐,尾氣管線上設有阻火器,尾氣管線上還設置有油氣分離器,油氣分離器位于阻火器的上游位置,尾氣經過油氣分離器后,其中所含的重芳烴可被分離出來,不再進入尾氣管線和焚燒爐,避免對阻火器產生堵塞和進入焚燒爐發生爆燃現象。但該專利并未公開油氣分離器的結構,對氣體的油氣分離效果無法預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設備的廢氣處理裝置,以解決現有的廢氣處理裝置存在上述不足等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設備的廢氣處理裝置,包括依次設于烘干系統廢氣排出端由管道連接的一級旋風除塵器、油氣分離器以及二級袋式除塵器,所述二級袋式除塵器后端裝有引風機,所述油氣分離器包括一兩端分別與管道連接的中間管道以及一套設于該中間管道外側壁的中空套筒,所述中間管道內設有一錐形導流器,中間管道外側壁上設有復數個上小孔和下小孔,上小孔和下小孔由所述錐形導流器隔離開來,所述套筒頂壁與中間管道外側壁密封連接,底壁開設一出口。
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套筒內設有一環形填充腔體,填充腔體內填充有硅藻泥或硅酸纖維。
具體地,上述填充腔體由環形側板、底板及套筒的內側壁圍成的,其中,環形側板與所述中間管道的外側壁之間留有間距,所述底板還設有復數個與所述環形套筒相通的小孔。
進一步地,上述環形側板的高度小于套筒側壁的高度,該環形側板由套筒頂壁的下端面向下延伸至下小孔的下方。
另一種優選的方案,上述套筒外側壁設有一循環冷卻水系統。
上述中間管道豎直設置于一級旋風除塵器和二級袋式除塵器之間,所述上小孔和下小孔均勻分布于所述中間管道外側壁上;上述套筒的底壁由一斜面和一平面連接而成,所述出口設于平面上。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時所產生的廢氣先由一級旋風除塵器中除去大顆粒粉塵,然后由油氣分離器除去廢氣中的油質,最后進入二級帶式除塵器除粉塵后排放,本裝置在一級旋風除塵器與二級袋式除塵器之間加裝了油氣分離器,可完全避免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加溫中所產生廢氣中的油煙進入二級袋式除塵器,堵塞袋式除塵器,影響袋式除塵器的使用壽命。
2、油氣分離器的中間管道內設有錐形導流器,通過管道外側壁上設有上小孔和下小孔,廢氣進入中間管道,通過上小孔射入中空套筒內,產生小孔射流效應,而套筒內設有由硅藻泥或硅酸纖維填充的填充腔體,或者套筒外側壁由循環冷卻水系統冷卻,因此,廢氣受到填充腔體或套筒的側壁不可避免的干擾,失去穩定而產生渦旋,同時不斷移動、變形、分裂產生絮動的現象,使油氣產生附壁效應,達到油氣分離效果。
3、經吸附在填充腔體或循環冷卻水系統冷凝后的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隨著填充腔體內側板或套筒內側壁流下,從套筒底壁的出口流出進入儲油槽中,再集中排放;而經油氣分離器分離油氣后的廢氣從下小孔進入中間管道中進行下一處理工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油氣分離器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泉成機械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泉成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96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