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使用方便的臺盆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8288.5 | 申請日: | 2013-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37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章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章明 |
| 主分類號: | E03C1/04 | 分類號: | E03C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寧波市江東***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使用方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槽、臺盆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使用方便的臺盆。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現有臺盆上安裝或拆卸水龍頭時、需要在臺盆下方的狹窄空間中進行操作,這樣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不便。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申請號為00103736.6的中國發明專利說明書中描述過一種容易安裝和拆下的水龍頭出水管組件。但是,從該說明書和說明書附圖的描述中可以得知,這種容易安裝和拆下的水龍頭出水管組件的安裝過程十分繁瑣,通常需要由技術人員來進行操作;所以,并沒有解決臺盆上水龍頭的安裝或拆卸不方便的問題。又由于,該水龍頭與市場上的常規水龍頭不通用,導致水龍頭的維修或更換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臺盆,可使水龍頭的安裝或拆卸變的極為簡便。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在臺盆本體上設置安置管,并設置與安置管可拆卸連接的聯接器,這樣當在臺盆上安裝水龍頭時,只需將與水龍頭和/或軟管連接的聯接器置入安置管內,并且無需借助工具即可將聯接器定位;而需要拆卸水龍頭時,只需用手將安置管上的頂緊螺絲擰松即可使其擺脫約束;由此使得水龍頭的維修和更換都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部分組裝示意圖;
圖3為圖2的組裝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圖4的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1至圖3,一種使用方便的臺盆,包括臺盆本體1,從臺盆本體1的上平臺2向上伸出的中空的安置管3,與安置管3可拆卸連接的連接套筒13。安置管3的內孔的橫截面呈多邊形,該安置管3的下開口貫通臺盆本體的上平臺2,在安置管3的側壁上設有螺孔5,以及與螺孔配合的頂緊螺絲4;連接套筒13的形狀與安置管3匹配,其上端具有徑向向外延伸的凸緣14,上端的孔壁具有內螺紋,用于與水龍頭11連接;兩條軟管15直接與水龍頭11連接,并且分別連接至不同的出水管路。
安裝時,首先將連接套筒13的上端與水龍頭11螺紋連接(如圖2所示),然后將軟管15和連接套筒13依次自上而下穿入安置管3,進而使連接套筒的凸緣14卡在安置管3的上開口上(如圖3所示),然后將頂緊螺絲4向螺孔5內擰緊,使其末端與連接套筒13的外側壁抵接,由此使得連接套筒13既不能在豎向上相對安置管3移動,也不能相對安置管3轉動,完成了連接套筒13的定位,從而使得水龍頭11被固定在臺盆本體1上,水流通過軟管15到達水龍頭11。
當需要拆卸時,只需用手將頂緊螺絲4擰松,即可將連接在一起的水龍頭11、連接套筒13和軟管15從安置管3中取出。
實施例二
參見圖4至圖5,本實施例與上述的實施例五的區別在于,安置管3的內孔的橫截面為圓形;用與水龍頭11一體形成的延伸管13'替代連接套筒13,所述延伸管13'是從水龍頭11下部的水龍頭管體12向下延伸而形成,延伸管13'的直徑較水龍頭管體12的直徑略小,所述延伸管13'的下端設置有兩個帶有內螺紋的進水孔,該兩個進水孔各與軟管15連接。
安裝時,將軟管15和延伸管13'依次自上而下穿入安置管3,進而使水龍頭管體12卡在安置管3的上開口上,然后將頂緊螺絲4向螺孔5內擰緊,使其末端與延伸管13'的外側壁抵接,由此使得延伸管13'既不能在豎向上相對安置管3移動,也不能相對安置管3轉動,完成了延伸管13'的定位,從而使得水龍頭11被固定在臺盆本體1上,水流通過軟管15到達水龍頭11。
當需要拆卸時,只需用手將頂緊螺絲4擰松,即可將連接在一起的水龍頭11和軟管15從安置管3中取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章明,未經王章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828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大型水池的防腐層
- 下一篇:新型集成化房屋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