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秋冬柔暖床品面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7064.2 | 申請日: | 2013-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075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仝曉婷;陳紅霞;陸鵬;丁可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3D15/00 | 分類號: | D03D15/00;D03D13/00;D02G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惠忠 |
| 地址: | 226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秋冬 柔暖床品 面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家用紡織品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秋冬柔暖床品面料。
背景技術
羊毛纖維作為天然動物蛋白質纖維具有眾多的優良特性:手感豐滿而富有彈性,不易沾污,抗皺性好,懸垂性良好,耐磨性優良,并且直徑較細的羊毛光澤柔和,羊毛纖維的導熱系數較小,具有較好的蓬松性且羊毛纖維在吸濕時放出較多的熱量,因此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根據不同羊毛原料的性能差異,羊毛纖維可用于織造毛毯、粗紡羊毛呢外套、精紡西裝等,但這些面料的風格不適合作為床上用品面料,因羊毛纖維存在縮絨性,故含有羊毛的織物在濕熱和外界機械力作用下通常會收縮,影響面料的尺寸穩定性。目前,秋冬床上用品面料主要有全棉磨毛、經編絨類織物。全棉磨毛面料具有較好的保暖性能,但面料缺乏活絡度手感偏硬,且有掉毛和濕摩擦色牢度低等缺點。經編絨類織物主要以化纖為主,易產生靜電,使用悶熱、干燥的缺點。如何解決羊毛纖維應用在家紡面料中存在的眾多問題,發揮羊毛纖維的天然保暖、柔軟而富有彈性,開發出這樣的家紡面料非常符合消費者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整合了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和錦綸短纖各自優點的秋冬暖床品面料。
為了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秋冬柔暖床品面料,由經紗和緯紗按照組織結構交織而成。所述的經紗和緯紗均采用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和錦綸短纖混紡而成的紗線;所述絲光羊毛的平均直徑介于15-20微米,羊毛平均長度為30-40毫米,細度離散率為19%;柔絲蛋白纖維長度為38-51毫米,平均細度為1.3-3.3分特;錦綸短纖平均細度1.5-3丹尼爾,平均長度為38-51毫米。
所述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和錦綸短纖的混紡紗紗支介于40/2?-60/2之間。
所述面料組織結構為斜紋組織或斜紋變化組織。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羊毛利用氯化法剝離羊毛鱗片層使羊毛具有羊絨般的光澤,同時對剝離鱗片層的羊毛進行柔軟整理。絲光處理后的羊毛纖維細度下降、柔軟平滑,富有彈性,消除與皮膚接觸的刺癢感。柔絲蛋白纖維光澤亮麗、手感滑糯、吸濕性能良好與絲光羊毛混紡能夠提升面料的柔軟度和滑糯度,使面料具有羊絨般的觸感。
面料紗線采用超細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和錦綸短纖經散纖維染色后通過半精紡紡紗工藝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紡紗而成,面料手感豐厚柔軟,同時保留了各類不同纖維材質的優良特性。由于絲光羊毛和柔絲蛋白纖維的表面均較光滑,兩者抱合力差,成紗強力較低,因此在紡紗中混入一定量的錦綸短纖維,提升成紗強力,同時錦綸纖維手感柔軟、回彈性好,增加面料的抗皺性且不影響織物風格和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織物組織結構圖;組織采用32/23右斜紋為基礎的經破斜紋組織。
圖2是實施例1的織物組織結構圖;組織采用2/2右斜紋組織。
其中:織物組織圖黑色的為經組織點,白色的為緯組織點。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非限制性地公開了本實用新型所涉及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原料準備:經紗緯紗均采用平均細度15-20微米,羊毛平均長度30-40毫米,細度離散率為19%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長度為38-51毫米,平均細度為1.3-3.3分特,錦綸短纖平均細度1.5-3丹尼爾,平均長度為38-51毫米的混紡紗,所述每100份混紡紗中,絲光羊毛、柔絲蛋白纖維以及錦綸短纖維的質量分數分別為:30-50、20-50、15-20。
紡紗工藝:三種原料分別進行散纖維染色、沖洗、烘干后再進行混合紡紗,紡紗工藝采用半精紡紡紗工藝,工藝流程為:原料選擇→纖維染色→和毛→悶毛→混合→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絡紗→并線→捻線。由于羊毛和柔絲蛋白纖維抱合力差在和毛時要加入適量的油水和抗靜電劑,和毛2-3道。悶毛時間20-26小時。梳棉工藝設定根據三種纖維所占的混紡比而定,整體上要減小梳理作用力,加快原料在各分梳元件之間的轉移。為了保證紗線手感蓬松、彈性好,適當增加牽伸隔距,減小各元件對纖維的牽扯,整體掌握“輕加壓、輕定量、慢速度、大隔距”原則,采用三并有利于各纖維充分混合。粗紗工序為了保證一定的成紗強力,捻系數宜偏大設計。細紗工序配置較大的后牽伸隔距和較小的牽伸倍數,保證各機械之間的清潔,減少摩擦,降低不必要的毛羽。
織造:整經→穿綜→穿筘→織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706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邊節囊狀裝飾松緊帶
- 下一篇:滌粘防羽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