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7038.X | 申請日: | 2013-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76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祝世華;劉進生;陳寶泉;王秀中;鄒青;金志良;劉濱;舒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52 | 分類號: | E02D27/5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呂志英 |
| 地址: | 300222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港口 工程 拋石基床 水下 分散 混凝土 混合 復合 基礎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港口或海岸工程建設中水下泥巖地基之上的重力式結構的一種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
背景技術
基礎是港口或海岸工程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將上部結構傳來的外力擴散到較大范圍的地基上,以減小地基應力和建筑物的沉降;保護地基免受波浪和水流的淘刷;整平基面,便于上部結構的砌筑或安裝。基礎型式的決定因素之一是地基的性質。
港口或海岸工程建設中的地基主要可以分為巖石地基和非巖石地基兩種。巖石地基大多本身堅固、承載力大、地基沉降很小,一般可采用拋石基床或經整平巖面后直接在上面砌筑或安裝上部結構。但對于泥巖地基則不能選用上述基礎。對于浸水不久即會完全崩解、水中表態為不穩定的泥巖不可以作為持力層,必須清除。對于在水中表態為較穩定、地基承載力較高的泥巖雖然可作為持力層,但普通基礎不能將泥巖與水隔離,使得泥巖在水長期作用下產生軟化和泥化現象,對港口重力式結構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的復合基礎,該復合基礎能夠與基巖巖塊緊密混合并覆蓋封堵基巖裂隙,阻斷水與泥巖層接觸。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該復合基礎附著在泥巖地基之上,其中:在所述泥巖地基的表層上附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拋石基床位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之上,拋石基床下部塊石嵌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內形成混合體層,所述拋石基床與混合體層形成復合基礎。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復合基礎除滿足一般基礎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該復合基礎能夠與基巖巖塊緊密混合并覆蓋封堵基巖裂隙,阻斷水與泥巖層接觸,避免了泥巖在水長期作用下產生軟化和泥化現象,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對港口重力式結構穩定性和地基承載能力的不利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的斷面圖。
圖中:
1、混合體層??2、泥巖地基??3、拋石基床
4、上部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工程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結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該復合基礎附著在泥巖地基之上,在所述水下泥巖地基2的表層上附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拋石基床3位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之上,從而形成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與拋石基床3下部塊石混合的混合體層1。
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層的厚度為1000mm~2000mm。
本實用新型的港口工程拋石基床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的復合基礎是這樣實現的:
利用挖泥船或配合水下爆破,挖除覆蓋土層至符合要求的泥巖地基2,在潛水員的引導下用高壓水清除泥巖地基2表面殘渣后,再采用如豎管法或其他方法澆筑約1000mm~2000mm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覆蓋于水下泥巖地基2之上,利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自流平特性與泥巖地基2的基巖巖塊緊密混合,并覆蓋封堵基巖裂隙,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凝固前拋填拋石基床3,拋石基床3的基床塊石嵌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內,從而形成了由拋石基床3的基床塊石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混合體層1,由拋石基床3與混合體層1組成復合基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703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功能小型農用裝載機
- 下一篇:一種設備基礎螺栓預留孔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