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5280.3 | 申請日: | 2013-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95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富勇;王振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百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19/25 | 分類號: | G01R19/25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張艷美;郝傳鑫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源 保護 測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保護板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電源保護板均設有過流保護功能,過流保護功能是為了在發生短路時自動切斷電源以對設備起到保護作用的功能。為了使電源保護板的過流保護功能不對設備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電源保護板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會對電源保護板的過流保護功能的過流值加以限定。
然而,雖然電源保護板在設計時就已經考慮了設備的工作電流,但由于生產工藝和電路元件等因素的影響,生產的電源保護板的實際過流值還是有可能落入設備工作電流的范圍內,因此必須對電源保護板的實際過流值進行測試,以避免安全隱患。
現有技術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一般包括電池組、電源保護板、負載及電流表,需通過人工觀測、手工記錄的方式獲取實際過流值,測試過程繁瑣、測試效率低下且人工觀測、手工記錄的方式容易使測試結果產生誤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來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以簡化測試過程、提高測試效率并減少測試誤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所述電源保護板與電池組和負載裝置連接形成測試回路,所述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包括采集裝置、處理裝置及顯示裝置,所述采集裝置包括直流互感器、模數轉換器及數據傳輸接口,所述直流互感器與所述模數轉換器連接,所述處理裝置分別與所述數據傳輸接口和所述顯示裝置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包括采集裝置、處理裝置及顯示裝置,所述采集裝置包括直流互感器、模數轉換器及數據傳輸接口,所述直流互感器與所述模數轉換器連接,所述模數轉換器與所述數據傳輸接口連接,所述處理裝置分別與所述數據傳輸接口和所述顯示裝置連接,調節所述負載裝置的電阻值,由所述采集裝置采集測試回路的實時電流值并將所述實時電流值傳遞至所述處理裝置,再由所述處理裝置獲取所述實時電流值的最大值、判斷所述實時電流值是否為零及根據判斷結果確定電源保護板的過流值,最后由所述處理裝置將所述過流值傳遞至所述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顯示所述過流值,實現了對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簡化了測試過程、提高了測試效率并減少了測試誤差。
具體地,所述直流互感器包括殼體、鐵芯及感應回路,所述殼體呈中空結構,所述鐵芯和所述感應回路均設置于所述殼體,且所述鐵芯與所述感應回路連接。
具體地,所述鐵芯包括固定部、活動部及操作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與所述活動部的一端可分離地抵觸,所述活動部的另一端樞接在所述殼體內且與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殼體內的一端形成一空隙,且所述活動部樞接在所述殼體內的一端向所述殼體外延伸形成所述操作部。
具體地,所述感應回路包括電源、霍爾元件、放大器及線圈,所述霍爾元件容置于所述空隙且與所述電源連接,所述放大器與所述霍爾元件連接,所述線圈與所述放大器及所述模數轉換器連接且纏繞在所述固定部上。
較佳地,所述數據傳輸接口為USB接口。
較佳地,所述處理裝置為電腦主機,所述顯示裝置為顯示器。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和測試回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采集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3為圖1中直流互感器的結構圖。
圖4為3中直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電源保護板過流值的測試系統的測試回路包括電源保護板40,與所述電源保護板40連接的電池組50和與所述電池組50連接的負載裝置60。
具體地,所述負載裝置60包括多個負載單元及與所述負載單元連接、用于控制所述負載單元接入所述測試回路的多個控制開關,且所述負載單元的電阻值均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百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百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52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