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磨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4042.0 | 申請日: | 2013-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663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候連迪;徐瀏斌;候興樂;林仲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永興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41/04 | 分類號: | B24B4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磨削機工具,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能將被加工工件的碎屑排出的磨頭。
背景技術
磨頭通常為裝有砂輪主軸并使其旋轉的磨床部件或中心孔是盲口的小直徑回轉體形磨具,常黏結在金屬柄上使用。磨頭使用時裝在機床或手持工具上作高速旋轉,主要用于修磨型面的內外輪廓,如修磨各種沖模等。磨頭是一種小型帶柄磨削工具的總稱,應用于電磨機,吊磨機,手電鉆。
目前服務于機械加工業的磨削工具主要是由固定連接的主軸部和磨頭部組成,磨頭部多為剛性的砂輪。它對黑色金屬是行之有效的,但對有色金屬及非金屬材料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因此,尋找一個理想的適用于有色金屬制品毛刺的磨削工具就尤為重要。有色金屬的通性是硬度低低、塑性好,如鋁、鎂、銅、鉛、鋅等。以鋁材為例,當轉動的砂輪與鋁材相接觸時,由于兩者強度相差懸殊,砂輪上的磨粒很少被磨掉,而塑性好的鋁屑嵌在砂粒縫隙之間,當縫隙被填滿之后,砂輪便失去了磨削作用,這就是砂輪不能用于磨削軟金屬的原因。
現有根據銑刀的工作原理制作的磨頭,該種磨頭能夠切削軟金屬上的毛刺,但由于鋸齒比較大,在工作時將引起較大的震動,且零件銑削后的表面不光滑平整。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排出被加工工件碎屑的磨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磨頭,包括有主軸部和磨頭部,磨頭部一端與主軸部固定連接,磨頭部上設置有切削刀刃,所述磨頭部的橫切面為圓形,所述切削刃之間間隔有出屑槽,所述出屑槽的深度與磨頭部的半徑相適配。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工工件時,工件碎屑在高速運轉的磨頭帶動下,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落入到出屑槽中,由于出屑槽的深度與磨頭部的半徑相等,磨頭高速運轉時將出屑槽內的被加工工件碎屑排出,從而避免了碎屑堆積影響切削切削刃工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切削刀排列方式為旋渦狀。
所述出屑槽的排列方式與切削刃排列方式一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工時切削刀和出屑槽均螺旋線形排列在加工時,利用利用螺旋的特性將切削刃上的工件碎屑在更好的排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
所述切削刃由鎢鋼構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切削刀采用硬度高且不怕磨損的鎢鋼構成,加大了磨頭的牢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磨頭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磨頭的A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
1、主軸部;2、磨頭部;3、切削刃;4、出屑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磨頭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磨頭,包括有主軸部1和磨頭部2,磨頭部2一端與主軸部1固定連接,磨頭部2上設置有切削刀刃,所述磨頭部2的橫切面為圓形,所述切削刃3之間間隔有出屑槽4,所述出屑槽4的深度與磨頭部2的半徑相適配。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工工件時,工件碎屑在高速運轉的磨頭帶動下,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落入到出屑槽4中,由于出屑槽4的深度與磨頭部2的半徑相等,磨頭高速運轉時將出屑槽4內的被加工工件碎屑排出,從而避免了碎屑堆積影響切削切削刃3工作。
如圖2所示,所述切削刃3成旋渦狀排列。所述出屑槽4的排列方式與切削刃3排列方式一致。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工時切削刀和出屑槽4均螺旋線形排列在加工時,利用利用螺旋的特性將切削刃3上的工件碎屑在更好的排出。
所述切削刃3由鎢鋼構成。切削刀采用硬度高且不怕磨損的鎢鋼構成,加大了磨頭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永興塑料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永興塑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40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柔性聯接裝置和機械傳動裝置
- 下一篇:電動車二段自動變速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