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用配酸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3807.9 | 申請日: | 2013-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60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汪群華;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三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2/36 | 分類號: | H01M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啟 |
| 地址: | 214242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系統 用配酸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中所使用的配酸罐。
背景技術
鉛酸蓄電池的電極是由鉛和鉛的氧化物構成,其電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鉛酸蓄電池以其電壓穩定、價格便宜等優點,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中。在鉛酸蓄電池的生產過程中,配酸是極其重要的步驟。目前,配酸通常使用配酸系統進行。如圖1所示,配酸系統通常包括:配酸罐1、冷卻裝置2、配酸泵3、注酸管4、注水管5、液位計6、酸液輸出管7、酸液返回管8;注酸管4的一端與外部儲酸裝置相連通,另一端由配酸罐1的上部伸入到配酸罐1中,并延伸至其底部。其工作過程為:首先,在配酸罐1中注入設定體積的純水,再由外部儲酸裝置通過注酸管4將設定體積的濃酸注入到配酸罐1中,在配酸罐1中純水與酸混合,配置成設定濃度的酸液。由于濃酸與水混合要放出大量的熱,在混合過程中,配酸泵3要不斷的將配酸罐1中的混合液經酸液輸出管7抽出,并泵入冷卻裝置2中對其冷卻,并在冷卻后再經酸液返回管8送回到配酸罐1中,直至配置出具有所需濃度的酸液,最后,再由配酸泵3將配好的酸液經酸液輸出管7泵出,輸送給后續用酸設備使用。
現有技術中的這種配酸罐雖能夠配置設定濃度的酸液,但因濃酸與純水的混合處于相對開放的狀態,混合初期的酸液會向四周發散,而不能被及時被送出進行冷卻,因而,為避免溫升過高,只能降低濃酸注入純水的速度,由此降低了生產效率。另外,由于配酸罐的體積較大,需要長時間循環才能使酸液濃度分布均勻,也影響了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所存在的配酸效率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用配酸罐。該配酸罐通過在罐底部設置混合器,使濃酸和純水在混合器這個相對封閉的小空間內進行混合,既為將剛混合的酸液及時輸出進行冷卻處理創造了條件,又將混合時產生的熱量限定在較小的范圍,減小了對周圍酸液的影響,保證了酸液配置的高效進行。
本實用新型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用配酸罐,該配酸罐用于混合濃酸和純水,以生產設定濃度的酸液;其包括:配酸罐本體,用于向配酸罐本體中注入濃酸的注酸管,用于將混合后酸液輸出的酸液輸出管,設置在配酸罐本體內用于混合純水和濃酸的混合器;其中,
所述混合器包括筒狀殼體,筒狀殼體內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若干個橫隔板,每個橫隔板均遮擋筒狀殼體的部分橫截面,并且相鄰橫隔板所遮擋的部分橫截面沿筒狀殼體橫截面的周向相錯排列,由此在筒狀殼體內形成從其一端到其另一端的迷宮式通道;
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輸出管分別與所述筒狀殼體內的所述迷宮式通道的兩端相接;筒狀殼體的兩端帶有端板,其中,與注酸管相接一端的端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配酸罐本體內的空間相連通的缺口,與酸液輸出管相接一端由端板進行封閉。
進一步,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輸出管均與所述筒狀殼體的側壁相連接;筒狀殼體兩端的端板及所述若干個橫隔板均固定在沿筒狀殼體長度方向延伸的桿件上,并通過沿筒狀殼體長度方向移動所述桿件,完成端板和橫隔板在筒狀殼體上的安裝和拆卸。
進一步,所述注酸管和所述酸液輸出管均與所述筒狀殼體的側壁相連接;筒狀殼體與所述酸液輸出管相接一端的端板與筒狀殼體固定連接,筒狀殼體與所述注酸管相接一端的端板及所述若干個橫隔板均固定在沿筒狀殼體長度方向延伸的桿件上,并通過沿筒狀殼體長度方向移動所述桿件,完成相應端板和橫隔板在筒狀殼體上的安裝和拆卸。
進一步,所述筒狀殼體為圓筒狀,所述桿件位于筒狀殼體的軸線上。
進一步,所述若干個橫隔板均為半圓形,并且相鄰的橫隔板之間周向相錯180°。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配酸罐中設置專門的混合器,將濃酸直接輸入到混合器中,使濃酸和純水在混合器內相對封閉的小環境中進行混合,并且利用混合器內部的迷宮式通道,強迫濃酸與純水一邊流動一邊混合,既保證了濃酸與純水快速充分混合,又保證剛混合和處于混合中的酸液全部被送出進行冷卻處理,因而為酸液配置的高效進行提供了技術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鉛酸蓄電池配酸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配酸罐1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配酸罐1中混合器9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混合器9內橫隔板組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5為端板92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橫隔板95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橫隔板96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混合器9內橫隔板組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9為橫隔板97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橫隔板98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橫隔板99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三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三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380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兒童安全座椅框架鎖定機構
- 下一篇:兒童安全座椅檔位槽下置式角度調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