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40529.1 | 申請日: | 2013-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39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姜允中;王元明;王連佳;劉福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3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裝 試樣 測試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
背景技術
在我們使用名類繁多的材料為人類服務的過程中,會經常關注材料的滲透性指標,因此,對材料如何進行滲透性測試一直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測試項目之一。在對材料進行滲透性測試時,對材料封裝的嚴密性、方便性直接影響該類試驗的成敗及效率。對于薄軟材料的滲透性測試,傳統的封裝方法是將薄軟的試樣平鋪在兩測試腔之間,并用密封元件壓緊,封裝方法較為簡單,效果也不錯。但是對于厚硬試樣,由于材料的剛性和厚度,導致試樣與測試腔不能理想的貼合,密封處存在較大縫隙,無法保證試樣的密封性。同時因試樣有一定厚度,氣體還會從試樣側面產生滲透,無法精確測得試樣垂直方向上的滲透量。此外,厚硬試樣取得要求形狀也相對比較困難,有些就直接無法切割,造成試樣的尺寸規格多變,更增加了試樣的封裝難度。目前尚無理想方法封裝厚硬試樣,更無法對其進行滲透性測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通過在測試腔內設置載樣板I,用灌封材料將試樣固定到測試腔內,保證了測試腔的密封性,適用的試樣尺寸范圍更廣,提高了設備的通用性,降低了測試成本,結構簡單,實現了對厚硬試樣的測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它包括上腔、下腔、載樣板I;所述下腔的正上方為上腔,所述載樣板I置于下腔的試樣腔內,載樣板I上設有試樣槽I,試樣置于試樣槽I內,上腔與下腔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下腔內部通過填充灌封材料將載樣板I固定,載樣板I上通過填充灌封材料將試樣固定,所述上腔內設有氣室、與氣室連通的孔III,所述下腔設有試樣腔、管、與試樣腔連通的孔II,所述下腔的管位于下腔的中心位置且向上凸起,所述載樣板I的下部設有與試樣槽I連通的孔I,管插入孔I內,孔I、孔II、孔III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上腔內還設有載樣板II,所述載樣板II內設有試樣槽II。
所述載樣板I的側面為斜面,所述載樣板I的上表面的面積大于下表面的面積。
所述氣室與試樣腔接通。
所述試樣為管狀試樣時,試樣兩端分別用灌封材料固定到載樣板I和載樣板II上。
所述管狀試樣設有試樣內孔,試樣內孔與孔II的中心線重合。
所述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所采用的封裝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將硬片狀的試樣放入載樣板I的試樣槽I內,在試樣與試樣槽I的空隙內注入灌封材料;
步驟2:待試樣槽I內的灌封材料凝固后,把載樣板I放入下腔的試樣腔內,把下腔的管插入載樣板I下部的孔I內;
步驟3:待載樣板I放入試樣腔中后,在載樣板I與試樣腔的空隙內注入灌封材料;
步驟4:待試樣腔內的灌封材料凝固后,把上腔蓋到下腔上,并將上腔、下腔壓緊密封好。
所述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所采用的封裝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將管狀試樣一端置于載樣板II內,在試樣與試樣槽II的空隙內注入灌封材料;
步驟2:待試樣槽II內的灌封材料凝固后,把試樣的另一端放入載樣板I內,試樣內孔的中心線與孔I的中心線重合,在試樣與試樣槽I的空隙內注入灌封材料;
步驟3:待試樣槽I內的灌封材料凝固后,將載樣板I放入試樣腔內,把下腔的管插入載樣板I下部的孔I內,在載樣板I與試樣腔的空隙內注入灌封材料;
步驟4:待試樣腔內的灌封材料凝固后,把上腔蓋到下腔上,載樣板II與氣室內壁不接觸,并將上腔、下腔壓緊密封好。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一種封裝厚硬試樣的測試腔結構,它包括上腔、下腔、載樣板I;上腔內設有氣室、與氣室連通的孔III,下腔設有試樣腔、管、與試樣腔連通的孔II,載樣板I上部設有試樣槽I、下部設有與試樣槽I連通的孔I,孔I與試樣槽I相通,試樣位于試樣槽I內;上腔、下腔之間設有密封圈,載樣板I置于試樣腔內,管插入孔I內,孔I、孔II、孔III的中心線重合;試樣與試樣槽I之間的環形空隙內設有灌封材料,試樣腔與載樣板I之間的環形空隙內設有灌封材料,灌封材料固定密封試樣。試驗時,試驗氣體由孔III進入氣室,滲透過試樣,再進入孔I,由孔II排出下腔。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
1、本實用新型的試樣通過灌封材料固定在試樣腔內,解決了用傳統封裝方法將厚硬試樣平鋪在兩測試腔之間,僅用密封元件壓緊所帶來的密封性不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有更好的試樣位置固定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上下腔連接處設有密封圈,將測試腔密封的更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405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芯片防靜電封裝結構
- 下一篇:軌道移頻信號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