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感應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33405.0 | 申請日: | 2013-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796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云鶴;費儉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15/02 | 分類號: | A01K1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感應 跑道 動物 實驗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動物生理學或藥理學的實驗器材,公開了一種自感應并具有熱敏感自動刺激和信息控制功能的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
背景技術
動物跑臺主要用于鼠類小動物作跑步運動訓練,可取代傳統的游泳訓練,使訓練強度指標更加準確,是體能、耐力、運動損傷、營養、藥物、生理和病理等實驗的必要的手段之一。?
現有市場上的動物跑臺主要具備速度調解、跑臺坡度調解、時間控制等功能,雖然應用很普遍,但是大部分動物跑臺的光柱探頭對深顏色動物運動狀態的自動判別不敏感(如可判斷白鼠的運動狀態,但對黑鼠和灰鼠等可能由于光線的原因判斷不清運動與不運動)、未能實現動物停留敏銳感應的自動刺激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動物跑臺光柱探頭感應不能有效判斷黑鼠、灰鼠的運動狀態、無法自動刺激、連續操作非常不方便等缺點,提供了一種具有熱敏自感應、自動刺激和信息控制功能一體化的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自感應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該動物實驗跑臺整體結構為方形盒體,四跑道設計,其右側作為前端,前端開設有門,其左側作為末端,外殼為有機玻璃罩,其特征在于,該動物實驗跑臺整體功能包括傳動式跑道單元和控制系統,
所述傳動式跑道單元包括四個并列布置的跑臺單室,傳動上是通過電機與皮帶輥相連實現,履帶作為跑道,履帶緊密套入前后一對皮帶輥上,電機輸出軸與其中一個皮帶輥連接,?
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集中信息控制系統、自感應裝置、自動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和面板輸入模塊,所述集中信息控制系統又包括分散和集中電源控制器和計時模塊,所述自感應裝置和電刺激裝置之間通過反饋電路連接,三者的安裝位置設于方形盒體末端處,所述自感應裝置和面板輸入模塊的輸出接口分別與集中信息控制系統相應的輸入接口連接,所述電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的輸入端分別與集中信息控制系統相應的輸出接口連接,所述分散和集中電源控制器通過電源線分別與自感應裝置、自動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和面板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自感應裝置為熱敏傳感器。?
所述的電刺激裝置采用三針頭脈沖電刺激,三針頭距離跑道履帶高度都為2-4cm,針頭之間的間距為跑道寬度的1/4-1/3。?
所述控制系統設有熱敏感應和電刺激裝置的互反饋機制,自動熱感應持續時間設定為3s-10s。?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自感應多跑道設計,能自動記錄動物跑動的速度、距離、時間、刺激次數等指標,并實時顯示;每個跑道的熱敏感應裝置可自動感應動物的靜止和運動狀態,并能在一定的延時范圍內自動開啟刺激,保障動物實驗的連續性;自感應裝置及其控制系統可免除試驗中的人工操作,進行運動學、損傷學、營養學、藥理學、生理和病理學等動物實驗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自感應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驗跑臺控制系統模塊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1和附圖2,本實用新型自感應多跑道動物實驗跑臺,靜態結構表征為:?
該動物實驗跑臺整體結構為方形盒體,四跑道設計,其右側作為前端,前端開設有門,其左側作為末端,外殼為有機玻璃罩,該動物實驗跑臺整體功能包括傳動式跑道單元和控制系統,
所述傳動式跑道單元包括四個并列布置的跑臺單室,傳動上是通過電機與皮帶輥相連實現,履帶作為跑道,履帶緊密套入前后一對皮帶輥上,電機輸出軸與其中一個皮帶輥連接,?
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集中信息控制系統、自感應裝置、自動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和面板輸入模塊,所述集中信息控制系統又包括分散和集中電源控制器和計時模塊,所述自感應裝置和電刺激裝置之間通過反饋電路連接,三者的安裝位置設于方形盒體末端處,所述自感應裝置和面板輸入模塊的輸出接口分別與集中信息控制系統相應的輸入接口連接,所述電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的輸入端分別與集中信息控制系統相應的輸出接口連接,所述分散和集中電源控制器通過電源線分別與自感應裝置、自動刺激裝置、電機驅動模塊、顯示模塊和面板輸入模塊連接。
所述自感應裝置為熱敏傳感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334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