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直燃式生物質再生燃料專用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32422.2 | 申請日: | 2013-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86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羅成躍 | 申請(專利權)人: | 羅成躍 |
| 主分類號: | F24B1/189 | 分類號: | F24B1/189;F24B1/19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燃式 生物 再生 燃料 專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燒爐灶,尤其涉及一種直燃式生物質再生燃料專用爐。
背景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下腳料轉化成固體燃料,是近幾年來各方面研究努力的方向。目前,在我國北方部分地區基本上解決了農作物秸稈轉化成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成型問題,但由于生物質顆粒燃料客觀上存在含碳量低、灰分和揮發份高的特性,燃燒過程中相對于煤炭和干柴而言,需要更充足的氧氣和更均勻的碳氧均衡空間,否則很難有較好的燃燒效果,并且會產生很大的煙塵。實踐證明,傳統爐灶的燃燒原理和結構,無法適應生物質再生顆粒燃料。因此,生物質顆粒燃料這一新型再生能源至今無法推廣應用,致使大量的農作物秸稈繼續成為農業垃圾。
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過程,實際上就是碳氫燃料的熱化學動力反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碳氫燃料在高溫條件下發生裂解生成或釋放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加上足夠的氧氣混合即發生燃燒而生成二氧化碳,常識告訴我們,傳統的爐灶總是在煙囪口濃煙滾滾,這其實就是一氧化碳沒能完全燃燒的結果,低碳環保,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研究表明,減少排放的手段不是抑制一氧化碳的產生,而是最大限度的做到完全燃燒。研究和實踐證明,完全燃燒必須具備四大要素:一是足夠高的溫度、二是充足的氧氣、三是充分的碳氧混合、四是燃氣在爐膛內有足夠的滯留時間。而傳統爐灶根本無法同時滿足以上四大要素。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直燃式生物質再生燃料專用爐,彌補了傳統爐灶單一方向供氧不足和混合不均勻的缺陷,縮短了生火時間,可以快速得到較高溫度,并且碳氧混合充分均勻,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直燃式生物質再生燃料專用爐,包括爐體、爐灶、爐盤、爐芯、底灰盒、料斗、爐橋、添料槽和風門,所述爐芯為蜂窩式節能爐芯,所述爐灶為煤柴兩用灶,所述添料槽設置于爐芯下部,所述料斗內設置有電熱點火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電熱點火裝置包括設置于料斗內的環形電熱管,爐體內設置有與環形電熱管連接的電熱管接線柱,電熱管接線柱與電源盒連接,爐體外壁與電源盒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電源插座。
作為優選,所述爐體下部設置有風門,所述風門上設置有風機座,所述風機座內設置有風機。
作為優選,所述蜂窩式節能爐芯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其上端設置有攔火圈。
作為優選,所述爐體1側壁上部設置有透氣孔和氣罩,氣罩與透氣孔的位置對應。
作為優選,所述添料槽遠離爐芯的一端鉸接有料門,所述料門上設置有料門把手。
作為優選,所述爐灶上設置有爐盤。
作為優選,所述底灰盒上設置有底灰盒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蜂窩式節能爐芯,既可以適用散煤也適用型煤(蜂窩煤),更主要的是能有效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或壓塊燃料,彌補了傳統爐灶單一方向供氧不足和混合不均勻的缺陷。采用電熱點火裝置,縮短了生火時間,可以快速得到較高溫度,該電熱點火裝置使生物質顆粒燃料能在很短時間(30秒左右)獲得燃燒動力而快速氣化分解出較高濃度的一氧化碳,在蜂窩式節能爐芯的特殊的立體化供氧條件下滿足了供氧充足混合均勻的條件而快速的完全燃燒。采用煤柴兩用灶,該煤柴兩用灶使煙氣回流進行二次燃燒,既增加了火口溫度又減少了熱損失,提高了熱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料斗設置于爐芯下端,延長了一氧化碳的滯留時間,使碳氧混合充分均勻。
實踐證明,上述結構上的改變,不僅適應生物質顆粒燃料,而且適應各種柴塊和煤炭,它克服了之前的柴煤兩用灶在燃料適用方面有所偏頗的缺陷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柴煤兩用灶。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直燃式生物質再生燃料專用爐,包括爐體1、爐灶6、爐盤16、爐芯11、底灰盒2、料斗13、爐橋14、添料槽17和風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爐體1為圓柱形筒體,所述爐灶6設置于爐體1頂部,所述爐芯11設置于爐體1內腔中上部,所述底灰盒2設置于爐體1內腔下部,用于存放燃料的料斗13設置于爐芯11下端,爐橋14設置于料斗13下端,用于支撐燃料。所述爐盤16設置于爐芯11上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羅成躍,未經羅成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324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塊式無碴軌道現澆混凝土計量裝置
- 下一篇:一次調頻的優化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