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分離式氣道的四氣門發動機氣缸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29621.8 | 申請日: | 2013-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216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段偉;李飛楊;李志祥;凌青海;劉維;連源;雷建林;梁代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42 | 分類號: | F02F1/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謝殿武 |
| 地址: | 400033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分離 式氣道 氣門 發動機 氣缸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部件,特別涉及一種內部氣道為分離型結構的發動機氣缸頭。?
背景技術
氣缸頭是發動機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上安裝設有氣門組件、凸輪組件和火花塞,其內設有進氣道、排氣道和冷卻通道,發動機的進氣和排氣通過進氣道和排氣道進行,因此,進氣道和排氣道的結構設計和與氣門、燃燒室的匹配參數對發動機的降溫冷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若氣缸頭內部的進氣道和排氣道的冷卻效果不好,會造成發動機整體性能的下降。?
現有技術中,發動機的進氣道和排氣道多采用單氣道或雙氣道合并的結構,現有的發動機為提高進氣和排氣效率多采用四氣門結構的設置,單氣道設置不利于四氣門的工作精度,并且散熱冷卻效果不優;雙氣道合并結構的進氣道和排氣道雖能滿足發動機四氣門的工作要求,但往往與燃燒室相通的支氣道的長度較短,對散熱冷卻的作用并不理想,并且分叉的兩個支氣道分離角度較大,造成相距距離較大,占用較大的裝配空間,不利于氣缸體結構的緊湊性。?
因此,需要對發動機氣缸頭內設置的進氣道和排氣道結構進行改進,使其與氣缸頭內的四氣門結構布置和燃燒室的形狀結構相匹配,改善氣道內的氣流流通性,保證進氣道和排氣道具有較優的冷卻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分離式氣道的四氣門發動機氣缸頭,使其與氣缸頭內的四氣門結構布置和燃燒室的形狀結構相匹配,改善氣道內的氣流流通性,保證進氣道和排氣道具有較優的冷卻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分離式氣道的四氣門發動機氣缸頭,包括缸頭本體,所述缸頭本體內設有進氣道和排氣道,所述進氣道和排氣道均為分離式雙氣道結構,所述排氣道包括沿排氣方向設置的兩個排氣支道和一個排氣總道,兩個所述排氣支道沿排氣方向匯合并入所述排氣總道,兩個所述排氣支道之間夾角為8°-9°,且每個所述排氣支道長度與所述排氣道總長度的比例為0.4-0.5。?
進一步,所述進氣道包括沿進氣方向設置的進氣總道和與所述進氣總道連通的兩個進氣支道,所述進氣支道和所述排氣支道均為背離所述缸頭本體頂面向下折彎的弧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進氣道沿進氣方向由直管段和彎管段組成,所述直管段側面中心線與所述進氣道出氣口端面的夾角為35°-36°,所述彎管段內弧長為43-44mm,內弧長半徑為165mm,所述直管段沿進氣方向長度為60-63mm。?
進一步,所述進氣道進氣口端面與所述缸頭本體下端面的夾角為68°-71°。?
進一步,所述進氣道直管段截面面積沿進氣方向逐漸增大。?
進一步,所述排氣支道和所述進氣支道的折彎轉角為向缸頭本體的頂面方向凸出的大圓弧平滑過渡結構。?
進一步,兩個所述排氣支道進氣口的面積之和大于所述排氣道出氣口的面積。?
進一步,所述缸頭本體下端內側形成燃燒室面,所述燃燒室面為球面結構并為四氣門孔結構布置;所述進氣道的出氣口處設置有進氣門座圈,所述排氣道的進氣口處設置有排氣門座圈,所述進氣門的座圈內側端部和排氣門的座圈內側端部與所述燃燒室面相適形。?
進一步,兩個所述進氣支道外側設置有用于發動機進氣門穿過的進氣門凸臺,所述進氣道直管段側面中心線與所述進氣門凸臺軸線的夾角為53°-56°;兩個所述排氣支道外側設置用用于發動機排氣門穿過的排氣門凸臺,所述排氣道側面中心線與所述排氣門凸臺軸線的夾角為72°-7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分離式氣道的四氣門發動機氣缸頭,進氣道和排氣道均為分離式雙氣道結構,滿足四氣門發動機的配氣需要,兩個排氣支道之間夾角為8°-9°,夾角較小利于節省裝配空間,使缸頭本體整體結構更加緊湊,每個排氣支道長度與排氣道總長度的比例為0.4-0.5,排氣支道長度約占排氣道總長度的一半,延長所排廢氣在排氣支道內的通過時間,并加大所排廢氣與排氣支道的接觸面積,從而降低所排廢氣的溫度,達到較優的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排氣道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B向視圖;?
圖4為進氣道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A向視圖;?
圖6為圖4C-C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296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油機濾清器支架墊片
- 下一篇:雙燃料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