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分離式隨身艾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26030.5 | 申請日: | 2013-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033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臧鴻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臧鴻飛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專利事務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傳榜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分離 隨身 艾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保健器具,尤其是一種可分離式隨身艾灸裝置。?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艾灸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它可用于治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科的各類疾病。?
目前在艾灸療法中,通常是通過醫師利用艾條熏灸或者用目前現有的艾灸架在人體穴位處施灸。在艾灸過程中,手持點燃的艾條或艾灸架在穴區反復上下左右移動,上下來回,以使不燙傷皮膚且產生一種動態的刺激,這種動態刺激必須是連續的均衡的,也就是說在施灸過程中,火力必須均衡,作用不能中斷,對于這種傳統的操作方法很難掌握上述要點,尤其對于初學艾灸者或者家庭艾灸者來說尤為困難,就算操作熟練的醫師,采用這種方式艾灸手臂也會很容易酸痛勞累。另外,在施治過程中,艾灸會燒灼患者經穴,損耗經穴附近的精血,在身體上留下施灸的瘢痕,所以某些人或某些部位是不能施灸的,比如下列部位就不能直接施灸:1、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2、關節部位不能直接施灸。還有,現有施灸技術治療具有單一性,無法同時對多個經穴進行施灸,對于一些需要同時進行施灸的治療方式造成極大的阻礙。另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電灸儀或者電子加熱灸,必須要有電源線,操作復雜、普及性低且不能隨身攜帶,不適合家庭或出差旅游在外時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分離式隨身艾灸裝置,可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分離式隨身艾灸裝置,該艾灸裝置包括艾灸毯和艾灸盒,該艾灸毯由第一艾灸毯和第二艾灸毯可分離式連接而成,,所述第一艾灸毯上布置有3*3個按矩陣分布的艾灸包,所述第二艾灸毯布置有2*2個按矩陣分布的艾灸包,所述艾灸包里設有所述的艾灸盒。
所述第一艾灸毯和第二艾灸毯通過子母扣連接。?
所述艾灸包側面設有可供所述艾灸盒取放的拉鏈。?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艾灸毯和第二艾灸毯設有可將該艾灸裝置固定到人體上的連接帶。?
更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帶為系帶或者尼龍粘貼帶。?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艾灸毯和第二艾灸毯采用9+4的艾灸包分布,能夠盡可能最大覆蓋住人體背部的經絡腧穴,艾灸盒可根據需要治療的部位放置到相應的艾灸包中,同時對所需部位進行治療,具有覆蓋范圍廣、治療同時性、定位準確、操作簡單的特點;
2、??????????本實用新型的艾灸盒內的艾灸燃燒的動態刺激經過艾灸毯再滲透入人體,能使施灸的火力持續均衡,防止瘢痕的形成而影響美觀;
3、??????????本實用新型利用連接帶將艾灸毯固定在人身體上,具有隨身攜帶不影響人們正常活動的特點;
4、??????????本實用新型的艾灸毯具有可分離式的特點,艾灸毯本身可對人體背部或胸口進行大面積治療;對一些不能直接施灸或不需要大面積覆蓋的部位,比如針對膝關節或者肩關節或者腰部或者腹部,可將第二艾灸毯拆卸下來后綁縛在其位置進行治療,具有對人體各部位進行治療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系在人體背部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艾灸包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二艾灸毯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可分離式隨身艾灸裝置,該艾灸裝置包括艾灸毯1和艾灸盒8,該艾灸毯1由第一艾灸毯2和第二艾灸毯3通過子母扣4連接而成,在圖2、圖4中,該第一艾灸毯2和第二艾灸毯3均可通過系帶5或者尼龍粘貼帶系到人身體上,該第一艾灸毯2上設有3*3個按矩陣分布的艾灸包6,該第二艾灸毯3上設有2*2個按矩陣分布的艾灸包6,又如圖3,通過艾灸包6側面的拉鏈7可將艾灸盒8放入艾灸包6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臧鴻飛,未經臧鴻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260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