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破茬起膜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22877.6 | 申請日: | 2013-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15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鄒建忠;張陸海;高自成;李宏斌;沈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建忠 |
| 主分類號: | A01B43/00 | 分類號: | A01B43/00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 地址: | 734000***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破茬起膜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制造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能從土壤中起出遺留殘膜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能夠在留有玉米根茬等硬茬的田間進行破茬起膜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地膜覆蓋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引入我國,以其保溫、保墑、保土、?增產等顯著特點,對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給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稱作為農業中的“白色革命”。隨著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的推廣,塑料薄膜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用量達數萬噸且不斷增長。但是地膜覆蓋技術在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土地遭到嚴重的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維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清除殘留在土壤中的塑料薄膜,出現了很多形式的殘膜撿拾機,但是現有殘膜撿拾機只能撿拾殘膜,不能在硬茬地內破根、破茬、起膜,而且成型的殘膜撿拾機,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破茬起膜裝置,能在玉米根茬地等硬茬地中直接破根、破茬、起膜,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破茬起膜裝置,包括并排設置的多根破茬撿拾齒,破茬撿拾齒包括“L”形的主體,該主體較長臂豎直設置,破茬撿拾齒較短臂向下傾斜,破茬撿拾齒較短臂端面固接有錐形的向下傾斜的撿拾爪,相鄰兩個破茬撿拾齒之間并排安裝有多根破土深松齒,該多根破土深松齒與撿拾爪同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破茬起膜裝置采用由多個破茬撿拾齒組成的耙齒鋒利似釘的釘耙,密度大、梳理撿拾程度高,挑根破茬性能強,也兼有碎土的作用,能夠對土壤中的硬茬進行破碎,并起出土壤中的殘膜。該裝置可以直接由農用動力機械牽引作業,大幅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破茬起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支桿,2.破茬撿拾齒,3.第二支桿,4.過渡齒,5.破土深松齒,6.撿拾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破茬起膜裝置,包括并排設置的多根破茬撿拾齒2,破茬撿拾齒2包括“L”形的主體,該主體較長臂豎直設置,其上端為自由端,破茬撿拾齒2較短臂的自由端向下傾斜,破茬撿拾齒2較短臂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破茬撿拾齒2較短臂自由端固接有錐形的撿拾爪6,撿拾爪6向下傾斜,撿拾爪6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所有的破茬撿拾齒2通過第一支桿1和第二支桿3相連接,第一支桿1朝向撿拾爪6,相鄰兩個破茬撿拾齒2之間的第一支桿1上并排安裝有多根破土深松齒5,破土深松齒5向下傾斜,破土深松齒5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25°,位于相鄰兩個破茬撿拾齒2之間的多根破土深松齒5中相鄰兩根破土深松齒5之間的距離為60cm;破土深松齒5的一端與第一支桿1固接,破土深松齒5的另一端與破茬撿拾齒2較短臂同向設置,第二支桿3上并排設置有多個過渡齒4,過渡齒4的一端與第二支桿3固接,過渡齒4的另一端與破土深松齒5反向設置。
在玉米秸稈收獲后無需澆水,就能在玉米根茬地撿拾清除該土壤中的殘膜,尤其適用于清除留有玉米茬等硬茬的土壤中的殘膜,并在清除殘膜的同時破茬、整地,減少人工作業、單項機械作業程序,減低作業成本提高土地效益。
玉米秸稈收獲后,由于留在土壤中的玉米根茬大且硬,傳統的地膜撿拾機無法進行殘膜撿拾,更無法對玉米根茬進行破茬。通常都是人工對玉米地進行破茬整地:一般在秋季澆水后,地塊表面濕度達到人工操作的程度,經過用耙子清除殘膜——用鐵锨或鋤頭刨除根茬——根塊晾干——用木榔頭擊碎或滾子壓碎——人工清除——耕翻土地——耙平——鎮壓七道工序后才能在該塊土壤中再次播種;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建忠,未經鄒建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228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