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結合多媒體編解碼的無線自組網傳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20672.4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589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郜建;王亞麗;劉煜陽;魏鳳奇;趙向黨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電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4/18 | 分類號: | H04W84/1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師事務所 11337 | 代理人: | 趙建剛 | 
| 地址: | 4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結合 多媒體 解碼 無線 組網 傳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線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結合多媒體編解碼的無線自組網傳輸裝置。
背景技術
在突如其來的大型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面前,常規的通信手段往往無法滿足應急通信需求;應急通信正是為應對自然或人為緊急情況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機制,能夠在公眾通信網設施遭受破壞、性能降低、或者話務量突增導致網絡擁塞的情況下,采用非常規的、多種通信手段組合的方式來迅速恢復通信能力。應急通信為各類緊急情況提供及時有效的通信保障,是綜合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搶險救災的生命線。
應急通信是為應對自然災害或人為緊急情況下提供的特殊通信機制。在不同程度的緊急情況下,對應急通信的需求不同,要建立相應的通信應急預案,使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以保障在災難發生的時候發揮作用。由此可見,應急通信具有時間和地點的不確定性、通信需求不可預測性、業務緊急性、網絡構建快速性和過程短暫性等特點。
建立良好的現場應急通信其核心和關鍵是運用先進、實用的應急通訊技術。應急通訊為上層服務提供底層通信能力,承載業務功能,決定應急系統的部署方式、可靠性、靈活性等基本性能。因此,對符合現場應急通信需求的應急通訊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是建立良好的應急通信的技術保障。
1、常規應急通信手段的優缺點
目前,常規應急通信主要有衛星通信、集群移動通信、短波無線電通信、微波接力通信方式。這四種通訊技術都采用無線通信方式,面對應急通信需求各具優勢,是緊急情況下的常用應急通信手段。
1)、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不受一般緊急事件的影響,具有覆蓋面大、無縫隙覆蓋、在衛星覆蓋區域內無通信盲區、與地形和距離不敏感、不受地理環境限制、不受氣候條件限制和不受時間限制等優勢,能夠覆蓋到大范圍沒有地面通信網絡的地域,成為無縫隙覆蓋信息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非常適合應急通信廣度的需求。缺點是衛星通信容量有限,使用成本高。
2)、集群移動通信系統
集群移動通信是多個用戶共用一組無線電信道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群組內用戶共享前向信道,支持群組呼叫,它采用PTT方式,呼叫接續快,被叫不需摘機,適合調度類業務和專用系統。其基本系統可為單基地臺或多基地臺,基本結構可分為單交換中心的單基地臺網絡結構或單交換中心的多基地臺網絡結構,組網方式便捷、靈活,非常適用于應急現場指揮專網應用。缺點是其覆蓋范圍有限。
3)、短波無線電通信
短波無線電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抗毀能力強、自主通信能力強、運行成本低等特點,采用地波傳播和電離層傳播,能滿足中、長距離的通信要求。同時短波電臺實現了數字化和小型化,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機動的優點。缺點是頻率資源有限,受地形、地物、天氣影響較大,同時通信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4)、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質量穩定、可跨越高山、可跨越水域、抗災害性強、能夠提供多種業務和快速組建鏈路等優點。但是微波接力通信繞射能力差,微波接力站的站與站之間必須直視,頻率較高,在自由空間傳輸損耗較大。
根據四種通信系統的優缺點可以看到,衛星通信適合遠距離通信保障,但由于數量有限,可主要作為應急搶險救援指揮部門與上級部門,或重要的搶險救援分隊的遠程應急通信保障手段;短波無線電通信距離遠,設備簡單,可作為搶險指揮部門對外界聯系的備用的通信手段;微波接力通信容量大、可快速組網,因此可以作為干線網絡來連接固定各區域的通信系統;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具有很強的調度功能,但覆蓋范圍有限,布設難度較高,可在災情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大面積鋪設,但不適合突發情況下迅速組網。
因此,現有技術中尚缺少一種緊急事件發生后,能夠充分滿足應急現場通訊需求的理想通訊技術,具有機動性好、抗毀性高和便于操作的特點,以適應在現場復雜環境下的迅速組建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合多媒體編解碼的無線自組網傳輸裝置,本裝置使用無線自組網(Ad-Hoc)技術解決緊急情況下的網絡部署問題,將自組網技術實際應用與應急通訊領域,并結合多媒體編解碼技術,根據電力行業應用需要將音視頻采集設備傳入的模擬信號經過內置的多媒體數字編碼器加工為數字信息,并通過自組網傳輸至遠端的指定主機,為遠程用戶查看現場情況提供方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合多媒體編解碼的無線自組網傳輸裝置,包括:無線自組網、多媒體網絡編碼器和供電部分;所述多媒體網絡編碼器與所述無線自組網連接,所述多媒體網絡編碼器和所述無線自組網各自與所述供電部分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電力公司,未經河南省電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2067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