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19613.5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340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重景;黃錦穎;黃信銘;黃信雄;林冠州;葉嚴仁;錢夔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關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N12/10 | 分類號: | A23N12/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湯保平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傳動 咖啡 烘豆機 加熱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咖啡烘豆機有關,更詳而言之是指一種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
背景技術
咖啡烘豆機是利用高溫烘焙放置于其加熱筒中的咖啡豆。為了讓咖啡豆均勻地受熱,因此,必須使用傳動加熱筒的結構帶動加熱筒轉動,讓咖啡豆在加熱筒中翻動。
傳統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是利用一馬達通過皮帶帶動加熱筒轉動。然而,在烘焙時,加熱筒的熱能將傳導到皮帶上,造成皮帶老化速度加快,使得更換皮帶的頻率增加,進而增加耗材的使用量。為改善皮帶受熱而加速老化的情形,因此,坊間亦有以鏈條取代皮帶的結構,以避免耗材使用增加。然而,無論是以皮帶或鏈條帶動加熱筒,皆因馬達無法相鄰地設于加熱筒旁,使得咖啡烘豆機整體的體積無法有效地減少。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可減縮咖啡烘豆機的整體體積。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可降低因加熱筒所產生熱能對其他組件的影響。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包括有一入力軸、一出力軸,以及一連軸器。該連軸器具有位于同一軸線上的一第一接孔與一第二接孔,其中該入力軸穿入該第一接孔,該出力軸穿入該第二接孔。
其中,該入力軸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與該第一接孔的孔壁接觸,該出力軸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與該第二接孔的孔壁接觸。
其中,該連軸器的第一接孔為非圓形孔。
其中,該連軸器的第一接孔的孔壁具有一第一周面長度;該入力軸具有一第一外周面長度,該第一外周面長度小于該第一周面長度。
其中,該連軸器的第二接孔為非圓形孔。
其中,該連軸器的第二接孔的孔壁具有一第二周面長度;該出力軸具有一第二外周面長度,該第二外周面長度小于該第二周面長度。
其中,該入力軸具有一第一頂面,該連軸器的第一接孔具有一第一抵面,該第一抵面與該第一頂面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隙。
其中,該出力軸具有一第二頂面,該連軸器的第二接孔具有一第二抵面,該第二抵面與該第二頂面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隙。
其中,該連軸器的第一接孔與第二接孔是相互連通。
由此,通過該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可有效減少咖啡烘豆機的整體體積。此外,可避免烘焙咖啡豆時,加熱筒產生熱膨脹干涉其他組件。
附圖說明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以下結合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應用的咖啡烘豆機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所應用的咖啡烘豆機的局部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
圖4揭示入力軸推動連軸器轉動示意圖;
圖5為第一接孔的孔壁與入力軸的周面的展開平面示意圖
圖6揭示連軸器推動出力軸轉動示意圖;以及
圖7為第二接孔的孔壁與出力軸的周面的展開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與圖2,為具有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用于傳動加熱筒的結構的咖啡烘豆機。該咖啡烘豆機包含有一馬達10、一加熱筒20與一連軸器30,其中,該馬達具有一入力軸,該加熱筒20具有一出力軸。該連軸器30設置于該入力軸與該出力軸之間。前述入力軸、出力軸與連軸器即為本實用新型所定義用于傳動咖啡烘豆機的加熱筒的結構。
請參閱圖3至圖7,該連軸器30具有位于同一軸線上的一第一接孔32與一第二接孔34。本實施例的第一接孔32與第二接孔34為方形孔(參照圖4及圖6),但不以此為限,亦可采用多邊形孔或其它形狀的非圓形孔。該入力軸12穿入該第一接孔32,該出力軸22穿入該第二接孔34。
圖5所示的為圖4中該第一接孔32的孔壁與該入力軸12的周面的展開平面圖,于此定義,該連軸器30的第一接孔32的孔壁具有一第一周面長度L1;該入力軸12具有一第一外周面長度L1’,該第一外周面長度L1’小于該第一周面長度L1。換言之,該連軸器30第一接孔32的孔壁所圍繞的面積大于該入力軸12的截面積。
圖7所示的為圖6中該第二接孔34的孔壁與該出力軸22的周面的展開平面圖,該連軸器30的第二接孔34的孔壁具有一第二周面長度L2;該出力軸22具有一第二外周面長度L2’,該第二外周面長度L2’小于該第二周面長度L2。亦即,該連軸器30第二接孔34的孔壁所圍繞的面積大于該出力軸22的截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關隆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關隆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196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