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制備碎煤、秸稈或煤秸混合顆粒燃料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19180.3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397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孔令增 | 申請(專利權)人: | 孔令增 |
| 主分類號: | B01J2/20 | 分類號: | B01J2/20;C10L5/00;C10L5/44 |
| 代理公司: | 山東濟南齊魯科技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麗 |
| 地址: | 250013 山東省濟南市歷***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秸稈 混合 顆粒 燃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備發電用的燃料設備,是一種制備碎煤、秸稈或煤秸混合顆粒燃料的裝置。
背景技術
申請人用秸桿及碎煤制備原料后用于燃氣發生爐的燃料,經過試驗及使用效果良好。但在使用中發現,滾輪擠壓機在制備燃料時仍存在不足:當大批量生產時,效率較低,較難滿足中、大型發電企業使用,滾輪擠壓機較難將秸桿、碎煤擠壓成極細粉粒,研究發現顆粒的大小直接影響干餾層,從而影響碳氫氣體、焦油氣及水蒸汽的釋放,并影響燃燒層與氧氣、蒸汽的充分結合。進一步研究發現,滾輪擠壓機的結構是直接影響上述問題的關鍵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碎煤、秸稈或煤秸混合顆粒燃料的裝置,它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從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高燃氣質量。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制備碎煤、秸稈或煤秸混合顆粒燃料的裝置,包括第一外筒,第一外筒內安裝軸筒,軸筒外壁上安裝螺旋葉片,軸筒底部安裝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之間安裝第一滾輪組,第一外筒底部安裝第一顆粒擠出盤,第一顆粒擠出盤的周壁上開設通孔,第一滾輪組的外壁高度大于通孔的孔壁,軸筒、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均分別安裝在主軸上,主軸與電機連接。第一顆粒擠出盤的周壁上開設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周壁上開設通第一通孔,滾輪的高度小于第一通孔的高度,滾輪在第一凹槽內沿第一凹槽周圈轉動。第一凹槽的周壁內均布通孔,通孔沿周壁的高度上、中、下排列,上下兩排的通孔中心線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中排通孔的中心線位于上排通孔或下排通孔的相鄰通孔中心線的中部。第一外筒底部連接第二外筒,第二外筒底部、主軸上依次安裝第三輪架和第四輪架,第三輪架和第四輪架之間安裝第二滾輪組,第二外筒底部安裝第二顆粒擠出盤,第二顆粒擠出盤的周壁上開設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內開設第二通孔,滾輪的外壁高度大于通孔的孔壁。第一顆粒擠出盤的通孔的深度是通孔直徑的1-4倍。第二顆粒擠出盤上的通孔的深度是通孔直徑的1-4倍。第一輪架和第二輪架之間安裝的第一滾輪組共有6個滾輪,第一顆粒擠出盤的外徑為1200毫米,其上開設360個通孔,每個通孔直徑均為φ26毫米。第三輪架和第四輪架之間安裝的第二滾輪組共有6個滾輪,第二顆粒擠出盤的外徑為1200毫米,其上開設360個通孔,每個通孔直徑均為φ26毫米。
本實用新型對滾輪擠壓機做出改進,使各種結構的組合達到了較佳結合,從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經使用測試:比現有技術提高效率10倍-12倍,并能將秸桿、碎煤碾壓成泥狀后擠壓成顆粒狀,使以秸桿碎煤等為原料直接經過滾輪擠壓機制出的煤秸混合顆粒燃料的密度達到1200Kg/m2,在多次碾壓、擠壓過程中多出的水份可直接在機器中被溢出,從而避免了用褐煤或頁巖油等原料含水量高,需要脫水烘干的處理的繁瑣加工方法,能使燃料燃燒后直接影響干餾層,進而加快碳氫氣體、焦油氣及水蒸汽的釋放,并使燃燒層與氧氣、蒸汽的能夠充分結合。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沿圖3的C-C線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為了完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技術方案如下:包括第一外筒11,第一外筒11內安裝軸筒2,軸筒2外壁上安裝螺旋葉片3,軸筒2底部安裝第一輪架7和第二輪架5,第一輪架7和第二輪架5之間安裝第一滾輪組4,第一外筒11底部安裝第一顆粒擠出盤8,第一顆粒擠出盤8的周壁上開設通孔,第一滾輪組4的外壁高度大于通孔的孔壁,軸筒2、第一輪架7和第二輪架5均分別安裝在主軸1上,主軸1與電機連接。
為了更好的提高生產效果,并不使滾輪組在轉動時出現打滑等現象,提供的進一步方案是:第一顆粒擠出盤8的周壁上開設第一凹槽27,第一凹槽27的周壁上開設通第一通孔9,滾輪的高度小于第一通孔9的高度,滾輪在第一凹槽27內沿第一凹槽27周圈轉動。
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凹槽27的周壁內均布通孔,通孔沿周壁的高度上、中、下排列,上下兩排的通孔中心線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中排通孔的中心線位于上排通孔或下排通孔的相鄰通孔中心線的中部,上述結構在相同凹槽寬度內使碎煤、秸稈或煤秸混合顆粒燃料能夠達到最佳出料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孔令增,未經孔令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191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固相多段固定床反應器進料分布器
- 下一篇:一種連續進出料的固液混合粉碎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