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18923.5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695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國;汪獻忠;蔡巍;李國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1B17/45 | 分類號: | C01B17/45;C07C19/08;B01D53/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劉建芳;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六氟化硫 氟化 分離 提純 系統 | ||
1.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氣體回收管路,混合氣體回收管路分別連接有循環凈化管路、六氟化硫提純管路和四氟化碳提純管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氣體回收管路包括依次通過第一高壓管(1)連接的回收口自封接頭(2)、第一電磁閥(V2),風冷機(3)、分子篩(4)、第一手動常開閥(C1)、第一壓縮機(5)、風冷機(3)旁路、第一單向閥(6)、第一冷熱交換器(7)、第二電磁閥(V9)、第三電磁閥(V8)、第二手動常開閥(C2)和六氟化硫提純罐(8);第一冷熱交換器(7)通過第四電磁閥(D1)連接有第一制冷機(9);第一高壓管(1)在第一電磁閥(V2)進出口兩側連接有真空壓縮機(10),真空壓縮機(10)的進口端和出口端分別設有第五電磁閥(V3)和第六電磁閥(V4);第一高壓管(1)在回收口自封接頭(2)處設有第一壓力傳感器(P7)、在第一電磁閥(V2)進口側設有第一壓力表(11)、在分子篩(4)的進口側設有第二壓力傳感器(P1)、在第一單向閥(6)和第一冷熱交換器(7)之間設有第一壓力控制開關(YL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凈化管路包括伸入到六氟化硫提純罐(8)內底部的第二高壓管(12),第二高壓管(12)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一高壓管(1)上的第一電磁閥(V2)和風冷機(3)之間,第二高壓管(12)沿氣流方向依次設有第三手動常開閥(C3)、第七電磁閥(V5)和第四手動常開閥(C6),六氟化硫提純罐(8)內設有帶溫度傳感器的加熱管(13)、六氟化硫提純罐(8)在靠近底部處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T1),六氟化硫提純罐(8)底部有第一稱重傳感器(TR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氟化硫提純管路包括第三高壓管(14),第三高壓管(14)一端連接有冷阱(15),第三高壓管(14)另一端與六氟化硫提純罐(8)連接,第三高壓管(14)上由六氟化硫提純罐(8)到冷阱(15)依次設有冷凝器(16)、第五手動常開閥(C4)、六氟化硫純度儀(17)和第八電磁閥(D4),冷凝器(16)通過第四高壓管(18)與第一制冷機(9)連接,第四高壓管(18)上設有第九電磁閥(D2),冷阱(15)連接有第二制冷機(19)。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化碳提純管路包括第五高壓管(20)、第十五高壓管(53)和四氟化碳提純罐(21),第五高壓管(20)的兩端分別與冷阱(15)和四氟化碳提純罐(21)連接,第五高壓管(20)上由冷阱(15)到四氟化碳提純罐(21)依次設有第三壓力傳感器(P3)、第二壓力表(22)、第十電磁閥(V13)、第十一電磁閥(V14)、風冷器(23)、第六手動常開閥(C7)、第二壓縮機(24)、風冷器(23)旁路、第二單向閥(25)、第二冷熱交換器(26)、第十二電磁閥(DF3)和第七手動常開閥(C10);在第二單向閥(25)的入口處設有第二壓力控制開關(YL2),四氟化碳提純罐(21)上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T2)、四氟化碳純度儀(27)和緩沖包(28),緩沖包(28)上設有第八手動常開閥(C8)和第一安全閥(29),在第八手動常開閥(C8)和第一安全閥(29)之間設有第三壓力表(30)和第四壓力傳感器(P4);第十五高壓管(53)兩端分別與六氟化硫提純罐(8)和第二冷熱交換器(26)連接,第十五高壓管(53)上設有第二十一電磁閥(D3)和第二十二電磁閥(D6),第二冷熱交換器(26)通過第二十一電磁閥(D3)連接有第三制冷機(5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分離提純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六氟化硫余氣回收管路,六氟化硫余氣回收管路包括第六高壓管(31)和第七高壓管(32),第六高壓管(31)一端與冷阱(15)連接,第六高壓管(31)另一端連接在第二高壓管(12)上的第七電磁閥(V5)和第四手動常開閥(C6)之間,第六高壓管(31)上設有第十三電磁閥(V11);第七高壓管(32)的一端連接在第五高壓管(20)上的第十電磁閥(V13)和第十一電磁閥(V14)之間,第七高壓管(32)上沿氣流依次設有第十四電磁閥(V12)、真空包(33)和對外抽真空接頭(3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省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1892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機絕緣聯軸器
- 下一篇:空心風扇葉片以及其設計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