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11219.7 | 申請日: | 2013-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114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岳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岳清 |
| 主分類號: | C05F17/02 | 分類號: | C05F17/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3175 江蘇省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然 升溫 有機 廢棄物 處理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的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飯店、賓館、食堂、各類菜市場、居民小區及畜禽養殖場等均會產生較多的有機廢棄物,目前有機廢棄物多采用填埋、焚燒等辦法,已經對環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損失。一個十三億的大國每天產生的有機垃圾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垃圾填埋焚燒等各種辦法對于城市規模化、鄉村城鎮一體化建設來說都無法滿足我國快速向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如何從源頭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是困惑著我們市容環衛的一個大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的處理設備,能夠方便有效的處理有機廢棄物。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具有發酵槽,所述發酵槽內設有攪拌裝置,所述發酵槽的一端開設有進料口,所述發酵槽的另一端開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前支架、后支架之間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設有螺旋帶,所述攪拌軸上對應螺旋帶的各個螺旋處設置有攪拌桿,所述攪拌裝置的運行頻率為:發酵槽進料時攪拌裝置起始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所述二進二退攪拌翻動具體為:初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50±5秒,然后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50±5秒,二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50±5秒,然后二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50±5秒;攪拌裝置起始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后所述攪拌裝置每6±0.5小時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直至發酵槽下一次進料。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軸正向旋轉時攪拌裝置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所述攪拌軸反向旋轉時攪拌裝置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軸上對應螺旋帶的每個螺旋處設置有4根攪拌桿,每個螺旋處設置的4根攪拌桿形成“十”字形式,所述攪拌桿的長度大于螺旋帶的外徑。
進一步地,所述發酵槽的截面為雙U形。
進一步地,所述發酵槽內設置有兩套攪拌裝置,兩套攪拌裝置并列排列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裝置的攪拌軸由驅動裝置驅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機混合物經一定時間后由攪拌裝置推進至發酵槽的出料口,為定時周期性推進,有機混合物在推進過程中自然升溫發酵,形成初級有機肥。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處理有機廢棄物,整個發酵過程為自然升溫,無需耗費其他能源,不需要用電或天然氣加熱,即能方便有效的處理有機廢棄物,又節約能源。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透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
圖4是圖2的A-A示意圖;
其中:1.發酵槽,2.攪拌裝置,3.前支架,4.后支架,21.攪拌軸,22.螺旋帶,23.攪拌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自然升溫型有機廢棄物處理設備,具有發酵槽1,發酵槽1內設置有兩套攪拌裝置2,兩套攪拌裝置2并列排列設置。發酵槽1的一端開設有進料口,發酵槽1的另一端開設有出料口。發酵槽1的截面為雙U形。
攪拌裝置2包括設置在前支架3、后支架4之間的攪拌軸21,攪拌軸21上設有螺旋帶22,攪拌軸21上對應螺旋帶22的各個螺旋處設置有攪拌桿23。攪拌裝置的攪拌軸由驅動裝置驅動。驅動裝置為常規的減速鏈輪驅動機構。
攪拌裝置2的運行頻率為:發酵槽進料時攪拌裝置起始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二進二退攪拌翻動具體為:初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50±5秒,然后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50±5秒,二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50±5秒,然后二次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50±5秒。攪拌裝置2起始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后所述攪拌裝置每6±0.5小時運行一次二進二退攪拌翻動直至發酵槽下一次進料。
攪拌軸21正向旋轉時攪拌裝置2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前攪拌翻動,攪拌軸21反向旋轉時攪拌裝置2將發酵槽內的物料向后攪拌翻動。
攪拌軸21上對應螺旋帶22的每個螺旋處設置有4根攪拌桿23,每個螺旋處設置的4根攪拌桿23形成“十”字形式,攪拌桿23的長度大于螺旋帶22的外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岳清,未經張岳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1121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