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09121.8 | 申請日: | 2013-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386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坤濤;楊海東;賈蓬;崔濤;周順華;周冠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9/18 | 分類號: | E02D19/18 |
| 代理公司: | 沈陽晨創科技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龍 |
| 地址: | 110043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組合式 止水 帷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土建工程中基坑減壓輔助結構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
背景技術
隨著地下空間的不斷開發利用,土建工程不斷往縱深方向發展,出現了大量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在開挖過程中,極容易受地下水的影響,降水措施在深基坑工程中異常重要。
目前的深基坑降水主要采用深井降水,對周邊環境控制較為嚴格的工程,同時還采取落底式帷幕或懸掛式帷幕以減小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懸掛式帷幕由于未完全隔斷透水層,在使用過程中,輔助降水效果相對較差。而落底式止水帷幕需將帷幕體深至基巖不透水層,其施工難度較高,質量不易控制,工期長,造價高。
經對現有技術的文獻檢索,在眾多止水帷幕的技術中,大多是以水泥攪拌樁,鉆孔灌注樁,高壓旋噴樁,鋼板樁等單一或組合形式作為止水帷幕,現有止水帷幕不適合于大型的深基坑工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大型深基坑工程,特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包括地下連續墻1,注漿帷幕2,注漿泵接口3,注漿管4,注漿孔5;
其中: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注漿管4塞在注漿孔5內部,注漿泵接口3與注漿管4的上部連接;回填材料6覆蓋在注漿管4上面,填充入注漿孔5。
所述的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搭接長度滿足:L≥1/15H,且L≥2m,其中H為地下連續墻深度。
注漿孔5采用單排或多排孔布置,距地下連續墻垂直距離不大于50cm,孔間距1~2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由地下連續墻懸掛式止水帷幕、注漿帷幕構成,地下連續墻與注漿帷幕豎向搭接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
地下連續墻懸掛式止水帷幕屬于基坑圍護結構一部分,其底端已進入承壓含水層,但并未插入含水層以下的隔水層,未隔斷基坑內外水力聯系,按照各地區地下連續墻施工規范合理施工。所述的注漿帷幕的漿液由水泥漿和水玻璃溶液的雙液漿混合組成。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適用于富含承壓水層地區基坑工程,充分發揮地下連續墻的圍護功能和良好的抗滲性能的同時結合帷幕注漿的易成孔、小擾動、節約工期和勞動成本的特性,避免施作過深地下連續墻成槽及成墻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進尺困難、槽壁坍塌和接縫滲漏等,達到有效阻隔基坑內外水力聯系、減小基坑涌水量和基坑外的水位降深,從整體上提高減壓降水的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止水帷幕形式示意圖;
圖2為止水帷幕注漿示意圖;
圖3為止水帷幕注漿孔平面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包括地下連續墻1,注漿帷幕2,注漿泵接口3,注漿管4,注漿孔5;
其中: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注漿管4塞在注漿孔5內部,注漿泵接口3與注漿管4的上部連接;回填材料6覆蓋在注漿管4上面,填充入注漿孔5。
所述的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搭接長度滿足:L≥1/15H,且L≥2m,其中H為地下連續墻深度。
注漿孔5采用單排或多排孔布置,距地下連續墻垂直距離為20cm,孔間距1m。
本實施例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由地下連續墻懸掛式止水帷幕、注漿帷幕構成,地下連續墻與注漿帷幕豎向搭接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
地下連續墻懸掛式止水帷幕屬于基坑圍護結構一部分,其底端已進入承壓含水層,但并未插入含水層以下的隔水層,未隔斷基坑內外水力聯系,按照各地區地下連續墻施工規范合理施工。所述的注漿帷幕的漿液由水泥漿和水玻璃溶液的雙液漿混合組成。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組合式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式止水帷幕,包括地下連續墻1,注漿帷幕2,注漿泵接口3,注漿管4,注漿孔5;
其中: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注漿管4塞在注漿孔5內部,注漿泵接口3與注漿管4的上部連接;回填材料6覆蓋在注漿管4上面,填充入注漿孔5。
所述的注漿帷幕2豎向搭接在地下連續墻1的下部,搭接長度滿足:L≥1/15H,且L≥2m,其中H為地下連續墻深度。
注漿孔5采用單排或多排孔布置,距地下連續墻垂直距離為40cm,孔間距1.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三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091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