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模板支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08078.3 | 申請日: | 2013-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131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游興榮;徐書龍;李志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16 | 分類號: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 防水 剪力 墻后澆帶 模板 支撐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模板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外側模板常規做法是:
1、預先將膠合板等模板一次性支設在剪力墻外側后回填土,主要用于地下水位較低的工況;
2、在剪力墻外側防水完成后(預留防水接口),在外側用240磚墻砌筑后將防水接通進行封閉,磚墻一方面用于阻擋外側回填的土方,另一方面用于澆筑后澆帶時的外側模板。
3、以上做法均影響剪力墻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內側模板的固定,下面介紹的新做法是解決剪力墻內側模板獨立工作的結構,徹底解決了以往模板均需要穿墻螺桿而留下后澆帶滲漏隱患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模板支撐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模板支撐結構,包括模板和豎向木方,模板堵住剪力墻后澆帶的內側,豎向木方間隔布置于模板外側,還包括套管、雙頭螺桿、螺母;套管預埋在剪力墻后澆帶兩側,雙頭螺桿一端與套管內螺紋連接,另一端套入槽鋼并用螺母緊固;槽鋼托住模板和豎向木方;槽鋼與豎向木方交錯。
作為優選,預埋套?管沿剪力墻后澆帶兩側排列到剪力墻上口位置為止。
作為優選,預埋套管排列間距為500~7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結構簡單,支撐牢固,安裝容易,拆卸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模板支撐結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剪力墻后澆帶,2-套管,3-雙頭螺桿,4-螺母,5-槽鋼,6-模板,7-方木,8-止水帶。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一種地下防水剪力墻后澆帶的內側模板的支撐結構,其中模板6和豎向木方7組成整塊模板,模板6堵住剪力墻后澆帶的內側,豎向木方7間隔布置于模板6的外側。套管2預埋在剪力墻后澆帶1的兩側,雙頭螺桿3的上端與套管2的內螺紋連接,下端套入槽鋼5,槽鋼5托住模板6和豎向木方7,槽鋼長度方向與豎向木方交錯。最后用螺母4擰入雙頭螺桿將槽鋼緊固,使得模板堵住后澆帶。
預埋套管沿剪力墻后澆帶兩側排列到剪力墻上口位置為止。預埋套管排列間距為500~700mm。
其中,后澆帶寬度為800-1200mm,模板厚度15mm,平面向上布置。用落葉松制成60*80方木,方木的間隔為250mm,雙頭螺桿的直徑為16mm,采用10號槽鋼,亦可以根據澆筑的墻體厚度和高度做強度和剛度計算,選用合適的型號的槽鋼。
后澆帶兩側預埋有止水帶8。
支撐方法:
預先在剪力墻澆筑時按照設計位置預埋16mm直螺紋套筒,兩段分別離開后澆帶邊200mm,混凝土底板高度100mm位置預埋第一排,向上按照間距600mm為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直到剪力墻上口位置為止。套筒底部用鋼板封閉、并焊接錨固鋼筋,套筒內抹黃油防銹蝕,套筒安裝剪力墻內側模板面用3mm厚度雙面膠帶封閉嚴密,安裝模板時嚴格按照預先設計位置安裝牢固,待后澆帶模板安裝時再揭開雙面膠,將螺桿旋入套筒用作固定模板用,注意剪力墻內側模板制作時要比后澆帶兩邊對稱的直螺紋間距小200mm,豎向木方和模板可以預先制作成整塊,安裝時在剪力墻后澆帶兩邊粘貼雙面膠帶防漏漿,再套入10號槽鋼螺帽緊固即可澆筑混凝土。
以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080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