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菠蘿頂芽挑除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07116.3 | 申請日: | 2013-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1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偉生;吳青松;劉勝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3/00 | 分類號: | A01G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劉廣生 |
| 地址: | 524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菠蘿 頂芽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工具,具體是一種菠蘿頂芽挑除刀。
背景技術
卡因類菠蘿品種在栽培工程中,其果實頂芽的生長量較大,則影響到菠蘿果實的增大,不利于產量的增加。因此,在菠蘿的生產過程中,果農往往采用手工摘除頂芽的方式,在頂芽生長到一定的高度后,通過人手摘除,限制頂芽的頂端生長,使菠蘿果實盡可能發育增大,來提高菠蘿的產量。雖然手工摘除的方式能滿足基本需要,但還是存在以下缺點。
1、費時費工,生產成本高。在生產過程中,一般一個工人一天最多摘除0.5畝地的菠蘿(3500株/畝),而我國菠蘿主產區人工費用在100~150元/天·人。
2、摘除時間不好把握。手工摘除菠蘿果實頂芽,需要在頂芽生長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著手摘除。生長的較短時,不利于手指的抓??;而頂芽生長較長,則已經消耗了菠蘿植株的養分,對于菠蘿果實的增大則不利。
3、傷口容易感染。手工摘除需在晴天進行,頂芽摘除后,形成一個粗糙的傷口面,遇到陰雨天或者霧天,傷口容易感染病菌。感染病菌后,果實則腐爛,反而影響到菠蘿的產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頂芽挑除效率的菠蘿頂芽挑除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菠蘿頂芽挑除刀,其特征在于:該菠蘿頂芽挑除刀包括刀頭、刀桿和手柄,刀桿的兩端分別與刀頭和手柄固定連接,在刀頭上設有刀刃。
所述刀頭為舌形狀刀頭,所述刀刃設在舌形狀刀頭的外邊緣上。
所述刀桿呈“S”狀。
所述刀頭、刀桿和手柄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所述手柄為圓形手柄,圓形手柄上設有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設在刀頭上的鋒利刀刃,能夠在菠蘿果實頂芽尚未發育完全時,將頂芽生長點及時快速挑除,如此能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而且使用本實用新型挑除后會形成整齊的切口,有利于傷口的愈合,降低傷口感染,提高產量。
經使用后驗證,一個熟練工1天可以挑除1.5畝的菠蘿頂芽,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降低生產成本,為果農增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刀頭;?2、刀桿;?3、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菠蘿頂芽挑除刀,包括刀頭1、刀桿2和手柄3,刀桿2的兩端分別與刀頭1和手柄3固定連接,在刀頭1上設有刀刃。刀頭1、刀桿2和手柄3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使用壽命長且輕便。
本實施例中,上述刀頭1為舌形狀刀頭,刀刃設在舌形狀刀頭的外邊緣上。
上述刀桿2呈“S”狀。如此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杠桿作用,且能是使用人的手部遠離菠蘿頂芽,避免頂芽刺痛手部。
上述述手柄3為圓形手柄,圓形手柄上設有防滑紋,方便使用者抓握。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菠蘿頂芽挑除時,操作者位于菠蘿行間,左右手各持一把菠蘿頂芽挑除刀,將刀頭插入菠蘿頂芽最上端3~4片葉下,在下插的同時,手柄向下壓、前推刀具,感覺刀頭已經將菠蘿頂芽生長點切除,然后輕挑刀頭,將切除后的頂芽頂部挑出,完成了菠蘿頂芽的挑除。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071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