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03638.6 | 申請日: | 2013-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59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郭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凱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7/02 | 分類號: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天府大***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交通燈 延時 驅動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延時驅動電路,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一般的小型斷路器只有過載長延時和短路瞬動保護,當故障短路電流超過下級斷路器的保護值、同時又達到上級斷路器的保護值時,如果上級斷路器沒有短路延時功能,則會上下級同時跳閘,或者會上級斷路器跳閘而下級拒動,如此容易造成無故障回路故障,使故障波及范圍擴大,尤其是在供電系統中,如果上下級間的小型斷路器沒有短路短延時功能,更容易使故障范圍擴大,造成不必要的、更大的經濟損失。
為滿足直流電源系統的選擇性要求,需要具有反相延時保護的斷路器,現有的延時電路多采用電容充電延時的方式,對斷路器的電源電壓的狀態依賴度很高,使用環境受到很大制約,難以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工作狀態穩定的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二極管、微處理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和第八電阻,第一電壓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負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極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為第二電壓輸入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處理器的高觸發端連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微處理器的低觸發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一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為第一電壓輸出端,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二信號輸出端與所述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為第二電壓輸出端、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一控制端分別與所述二極管的負極和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二控制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三控制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與所述微處理器的第三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為第三電壓輸出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的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工作狀態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交通燈的反相延時驅動電路,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二極管D、微處理器IC、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和第八電阻R8,第一電壓輸入端分別與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輸入端和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輸入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1的第一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輸入端連接,第一放大器U1的負極輸出端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和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正極輸出端分別與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和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為第二電壓輸入端,第一電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放大器U1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和微處理器IC的高觸發端連接,第二放大器U2的信號輸出端分別與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和微處理器IC的低觸發端連接,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和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連接后接地,微處理器IC的第一信號輸出端與第五電容C4的第一端連接,第五電容C5的第二端接地,第五電容C5的第一端為第一電壓輸出端,微處理器IC的第二信號輸出端與二極管D的正極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為第二電壓輸出端、微處理器IC的第一控制端分別與二極管D的負極和第六電容C6的第一端連接,微處理器IC的第二控制端分別與第六電容C6的第二端、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微處理器IC的第三控制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和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與微處理器IC的第三信號輸出端連接,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為第三電壓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凱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凱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0363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保溫干粉砂漿
- 下一篇:低功耗單級帶寬可控型光接收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