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立式水電機組頂蓋分解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00519.5 | 申請日: | 2013-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52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崔繼運;高忠繼;程興智;李繼成;孫紹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峰發電廠 |
| 主分類號: | B25B27/02 | 分類號: | B25B27/02 |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偉 |
| 地址: | 134202***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式 水電 機組 頂蓋 分解 工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型水力發電廠檢修工具,即立式水電機組頂蓋分解工具。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水輪機部件均要全部分解吊出,經處理后再行回裝。由于水輪機部件均位于機組下層,總是最后分解、最先回裝,因此水輪機部件的分解、處理和回裝速度決定著整個機組的檢修工期。而水輪機部件分解過程中,最耗時耗力的就是導水機構部分的分解,它主要包括拐臂的分解、套筒的分解和頂蓋的分解等。
要想縮短機組的檢修工期,必須提高這些部件的分解速度,只能提高套筒和頂蓋的分解速度。而目前一直采用的頂蓋分解工藝是:先分解套筒,后分解吊運頂蓋。采用此種工藝不僅費時而且耗力,加上水車室作業空間狹小,人員利用率不高,又嚴重的浪費了人力資源。另外,頂蓋拆除后,才能吊運導葉,分解底環和迷宮環,采用此種工藝,延誤了后續工作的進行,延長了機組的檢修工期。為此,我經過認真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頂蓋分解工藝和工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將套筒和頂蓋一并吊出,再分解套筒,具有結構簡單,分解效果好的立式水電機組頂蓋分解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立式水電機組頂蓋分解工具包括兩個兩端帶絲扣的螺桿,兩個螺桿上端之間連接有橫梁,另配備有跨越套筒的橋座和千斤頂。
??拐臂分解完畢后,先分解吊運頂蓋,后分解套筒。利用導葉自重,使導葉與套筒分離,然后將套筒和頂蓋一并吊出,運至檢修場地后再行分解套筒。頂蓋沿圓周均布有24個套筒,把兩個螺桿下端與頂蓋擰接,放上跨越頂蓋的橋座,在橋座上放上千斤頂,千斤頂頂在橋座和橫梁之間,操作千斤頂,頂起橫梁,帶出套筒,逐個操作,實現套筒與頂蓋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新工藝解決了在水車室內分解套筒時,作業空間狹小,人員利用率低等問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機組的分解速度,較傳統工藝可將機組直線檢修工期縮短1天,若以機組單位小時發電量10萬kW·h、上網電價0.18元/kW·h計算,可產生經濟效益432000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此種工藝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新型工藝、工具可用于所有立式水電機組,在行業內全面推廣,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所用工具具有結構簡單,簡單實用,分解效果好的特點。?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圖。
圖2是圖1俯視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零部件名稱如下:螺桿1、2,橫梁3,套筒4,橋座5,千斤頂6,頂蓋7,壓桿8。
參見圖1、2,立式水電機組頂蓋分解工具包括兩個兩端帶絲扣的螺桿1、2,兩個螺桿1、2上端之間連接有橫梁3,另配備有跨越套筒4的橋座5和千斤頂6。
使用時,把兩個螺桿1、2上端與橫梁3擰接,把兩個螺桿下端與套筒4擰接,放上跨越套筒4的橋座5,在橋座5上放上千斤頂6,千斤頂6頂在橋座5和橫梁3之間,操作壓桿8,千斤頂6頂起橫梁3上移,帶出套筒4,逐個操作,實現所有套筒4與頂蓋7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峰發電廠,未經云峰發電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005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動機凸輪軸專用裝配工具
- 下一篇:一種簡易拉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