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9163.8 | 申請日: | 2013-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25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金丹;夏立恒;余斌;郭小磊;王磊;周健;張永濤;梅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 
| 主分類號: | C12M3/00 | 分類號: | C12M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劉宇峰 | 
| 地址: | 510515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路 振蕩 灌注 生物 反應 系統 | ||
1.一種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其內部容納有多個用于種子細胞和生物材料共培養的支架(13);所述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的頂面裝有進液管(1),底面裝有出液管(7);所述進液管(1)和出液管(7)分別連接輸液管;
儲液瓶(11),用于將瓶內的培養液通過輸液管輸送到所述支架(13);
回收瓶(16),用于通過輸液管接收從所述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流出的培養液;
所述儲液瓶(11)和回收瓶(16)通過各自的三通管來控制培養液的流向,以致在灌注換液通路和灌注培養通路中間切換;所述灌注換液通路是培養液從儲液瓶(11)流入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再流入回收瓶(16)的環路;所述灌注培養通路是培養液在輸液管內循環進出所述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的環路;
蠕動泵(15),設置在所述灌注換液通路與灌注培養通路中,用于控制通過輸液管的培養液的流速及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振蕩器(17),所述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放置在振蕩器(17)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瓶(11)與支架灌注培養裝置(14)之間的輸液管上裝有通氣濾膜(1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液管與通氣濾膜(18)之間設有緩沖氣囊(1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灌注培養裝置包括:
灌注體(4),在液體灌注方向開設有多個灌注孔(41),所述灌注孔(41)內可容納至少一個支架;
灌注器上蓋(2),其頂面是光滑的平面,其底面開設有可部分容納所述灌注體(4)的凹槽;所述灌注器上蓋(2)上開設有可插入進液管(1)的進液孔;
灌注器下蓋(6),其底面是光滑的平面,其頂面開設有可部分容納所述灌注體(4)的凹槽;所述灌注器下蓋(6)上開設有可插入出液管(7)的出液孔;
所述灌注器上蓋(2)的周邊上開設有多個上蓋固定孔(21),所述灌注器下蓋(6)的周邊上也開設有與所述上蓋固定孔位置相對應的下蓋固定孔(61);所述灌注體(4)被嵌套在所述灌注器上蓋(2)與所述灌注器下蓋(6)之間,并通過螺絲穿過所述上蓋固定孔(21)和下蓋固定孔(61),將灌注器上蓋(2)、灌注體(4)和灌注器下蓋(6)連接為一個緊密的整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注體(4)是圓盤形的;所述的灌注器上蓋(6)和灌注器下蓋(2)是圓盤形的。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注體(4)具有不同的厚度;所述的灌注體(4)上的灌注孔(41)具有不同的直徑以及不同的數量和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體(4)內灌注孔(41)的進液孔的尺寸大于出液孔的尺寸。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器上蓋(6)與灌注器下蓋(2)的凹槽是階梯式的,以致當所述灌注體(4)嵌入凹槽內時形成上貯液室和下貯液室。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環路振蕩灌注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灌注培養裝置還包括:
上密封圈(3),放置在所述灌注器上蓋(2)底面的階梯式凹槽內;以及
下密封圈(5),放置在所述灌注器下蓋(6)頂面的階梯式凹槽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未經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916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