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厭氧-好氧交替式顆粒污泥處理污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6433.X | 申請日: | 2013-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42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杜金山;趙輝;朱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清華德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厭氧 交替 顆粒 污泥 處理 污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厭氧-好氧交替式顆粒污泥處理污水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小城鎮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中小城鎮的污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50%以上,但全國19200個建制鎮絕大多數都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隨著未來50年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將會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增加,勢必加劇水環境的惡化。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財力有限,用于基礎設施上的資金在大城市和中小城鎮之間的分配嚴重不平衡,這決定了應用于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技術首先必須經濟、高效、節能和簡便易行。
顆粒污泥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顆粒污泥是一種在污水處理中發現的微生物自凝現象形成的球型聚集體,常被看作一種特殊的生物膜。按照微生物生長需氧與否,可將其分為厭氧顆粒污泥和好氧顆粒污泥。厭氧顆粒污泥工藝已較為成熟,在全世界都有廣泛應用。但厭氧微生物生長緩慢,污泥顆粒化需要較長時間,處理低濃度廢水效果不佳。常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多用于高濃度負荷污廢水,且容積負荷較低。好氧顆粒污泥以其沉降速度快、微生物濃度高、能夠實現同時除磷脫氮等優點,是應用于低濃度污廢水處理的最佳選擇。
因此,開發一種厭氧-好氧交替式顆粒污泥處理污水裝置,是污水處理最高效、最經濟的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種厭氧-好氧交替式顆粒污泥處理污水裝置,可快速生成顆粒污泥,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機污染物,提高其可生化性,產生沼氣可作為能源利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節省占地面積,提高處理效率、降低處理成本及費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厭氧-好氧交替式顆粒污泥處理污水裝置,它包括反應罐體,其特征在于:反應罐體的底部設有進水管和進氣管,反應罐體內底部設有布水管,布水管與進水管連接,布水管的上方設有微孔曝氣器,微孔曝氣器與進氣管連接,反應罐體的上端外側設有出水堰,出水堰通過回流管與反應罐體進水管連接,出水堰通過出水管與出水池連接,反應罐體內頂部安裝三相分離裝置,三相分離裝置的頂部設有排氣口,反應罐體內三相分離裝置的下方安裝導流板,反應罐體上方設有集氣管,三相分離裝置的排氣口與集氣管連接。
所說的反應罐體的高徑比為5:1。
所說的布水管為環狀管網式布水管。
所說的微孔曝氣器為盤狀微孔曝氣器。
所說的導流板為倒置圓錐臺筒狀導流板。
所說的出水堰為環狀溢流堰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
1、采用間歇曝氣,厭氧-好氧交替,能快速培養出顆粒污泥,縮短反應時間,提高處理效率,對COD的去除、脫氮除磷、重金屬吸附、毒性物質的降解有更顯著的效果,去除率達85%以上。
2、采取出水回流技術,反應器內的液體具有較高的上升流速,且出水回流可稀釋硫酸鹽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污水與微生物之間可充分接觸,能承受較大的有機負荷,有效避免反應器內死角和短流的產生。
3、不需要攪拌裝置,用出水回流的上升水流,對水體起到充分攪拌作用。
4、高水力負荷和獨特的布水管能最大程度確保布水均勻,回流系統能隨時調節pH值,控制pH值的穩定,并能對污泥層起到攪拌作用,使顆粒污泥與污染物充分反應、吸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反應罐體,2-布水管,3-微孔曝氣器,4-顆粒污泥區,5-懸浮污泥區,6-三相分離器,7-導流板,8-集氣管,9-環狀溢流堰板,10-排氣口,11-出水管,12-出水池,13-鼓風機,14-進氣管,15-進水管,16-回流管,17-水泵,18-調節池,19-污水,20-電磁閥,21-電磁閥,22-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清華德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清華德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64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