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用于旱地農田的高效生態攔截溝渠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5725.1 | 申請日: | 2013-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67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單立楠;何云峰;陳英旭;連煦;劉意立;黃倩;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11/00 | 分類號: | E02B11/00;E02B5/02;A01G9/02;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應圣義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旱地 農田 高效 生態 攔截 溝渠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源污染控制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適用于旱地農田的高效生態攔截溝渠。?
背景技術
農田面源污染是指在農田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隨著降水或灌溉過程,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而形成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農藥污染、畜禽糞便污染、農田固體廢棄物污染等。隨著農田種植過程中肥料用量的不斷增加,農田土壤中氮、磷含量及氮、磷流失量不斷增加,造成了農田土壤及水體環境污染加劇。目前,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我國湖泊、河流等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而農田面源污染由于區域大、范圍廣、難治理,成為農業面源污染中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農田氮、磷的流失主要是通過農田徑流流失或淋洗滲漏流失等途徑,控制農田徑流污染的生態攔截技術是從遷移途經上對農田面源污染進行控制,主要包括濕地工程技術、生態溝渠技術、濱岸緩沖帶控制技術和人工多水塘技術等,其中濕地工程技術、及人工多水塘技術對農田周邊自然環境要求較高,且需占據大量農田土地,投入成本也較高。近年來,針對農田生態攔截技術研究較多,如:例如:公開號為CN102094407A的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010616311,名稱為農田徑流污染生態攔截溝渠,涉及一種集農田排水與防控農田非點源污染于一體的農田徑流污染生態攔截溝渠,但該溝渠系統結構較復雜,在大面積農田應用成本較高;公開號為CN102211820A的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110079288,名稱為一種面源污染治理方法,涉及一種采用菌根技術治理面源污染的方法,能夠強化面源污染截留工程中植物營養物質吸收能力和吸收效率,但此發明中菌根技術的生產、應用與推廣性均有很強限制性;公開號為CN1823564A的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0610037908.5,名稱為菜地土壤氮磷徑流控制生態攔截方法,涉及一種菜地土壤氮磷徑流控制生態攔截方法,采用構建生態攔截帶及攔截溝,但生態攔截帶建造需占用較多的土地面積。以上研究應用局限性較大,技術投入成本較高,推廣難度較大。在我國,旱地種植業是農田種植業的核心部分,其具有農田地塊面積較大、區域水資源較少,農田排水以降雨及灌溉產生農田徑流為主,非降雨期及灌溉時農田溝渠水量較少,目前針對旱地農田面源污染的生態攔截措施研究較少,且現階段的生態攔截措施對水資源要求較高,很難在旱地農田中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簡單高效、實用經濟、易于維護、便于推廣的適用于旱地農田面源污染的高效生態攔截溝渠,可有效解決旱地農田種植過程N、P等營養元素流失大量大,周邊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適用于旱地農田的高效生態攔截溝渠,所述的溝渠橫斷面為梯形,所述溝渠兩側的渠壁表面鋪設有帶孔洞的水泥板,溝渠的渠底鋪設有植草磚,所述植草磚的形狀為8字形。
作為優選,所述的水泥板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板表面間隔均布6-9個孔洞,所述孔洞中種植香菇草。所述孔洞的形狀為矩形、菱形、圓形、三角形任一種或幾種的組合。?
作為優選,所述的水泥板規格為:厚5?cm,長60?cm,寬60?cm;孔洞直徑5-10cm,相鄰兩孔間距為15-20cm。?
作為優選,所述的植草磚的規格為:厚8cm,長40cm,寬20cm。?
作為優選,所述的植草磚內種植有聚草。?
作為優選,所述的溝渠內設置有攔截過濾網,此過濾網設置在渠道起始端,可對農田徑流水進行初步攔截過濾,且可降低水體流速。?
渠壁帶空洞水泥板及渠底植草磚能夠有效降低因降雨而引起的渠道水土流失;渠壁及渠底種植的大量植物,既可以直接從水體和自身攔截的顆粒物中吸收生長所需氮、磷等營養元素,又可以起到減緩水流,延長水力停留時間的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植物自身對氮、磷的吸收;另外,生態溝渠中植物能夠有效攔截經雨水沖刷帶走的農田土壤顆粒,此部分土壤顆粒沉積在渠道底部,對氮、磷等營養元素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此,此生態溝渠對農田徑流水氮、磷素表現出很強的攔截、去除能力。?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
(1)溝渠設計簡單、實用,可以與農田溝渠相結合,在現有渠道基礎上進行改造,不需另外占用農田土地,且建造成本合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57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