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廢潤滑油再生蒸餾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2746.8 | 申請日: | 2013-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125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龍義;廖維剛;周友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潛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M175/00 | 分類號: | C10M175/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陸志強 |
| 地址: | 40008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潤滑油 再生 蒸餾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潤油處理設備,尤其是一種廢潤滑油再生蒸餾設備。
背景技術
現廢潤滑油的回收多采用以下步驟:
根據油水難溶和水的沸點比機油低的原理,通過加熱和靜置分離除去水分。利用濃H2SO4的氧化性去除有機物,利用活性白土吸附色素,通過過濾除去機械雜質,從而達到機油再生目的。
按照上述處理流程潤滑油需要經過1、除水;2、酸洗,3、堿洗,4、活性白土吸附,5、過濾等步驟。
從以上步驟可見,在廢油回收過程中需要使用到:H2SO4(濃硫酸,酸洗)、Na2CO3(堿,堿洗)、白土(白土吸附),這些工藝過程中產生大量膠質油渣、酸渣及白土渣,對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與環保理念背道而馳,正逐步予以取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物理過程———真空減壓蒸發的原理,通過將廢油在真空蒸餾釜中進行減壓閃蒸,使廢油中的基礎油蒸發為油蒸汽,然后再經過特質的冷凝器冷卻,將油蒸汽還原為油液,從而過到回收廢油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使用技術方案,包括初濾器、進油泵、列管冷凝器、冷凝器、羅茨泵、冷卻器、真空泵、真空蒸餾釜、分布器、緩沖器、加熱器、循環油泵、集油罐、排油泵、精濾器,其污油進油口接通初濾器的輸入管,初濾器的輸出管接通進油泵的輸入管,進油泵的輸出管接通列管冷凝器A的輸入管,列管冷凝器A的輸出管接通列管冷凝器B的輸入管,列管冷凝器B的輸出管接通污油回路管一端,污油回路管另一端接通廢油回油口;真空蒸餾釜頂端的抽氣口接通冷凝器的上部排氣口,冷凝器下部的抽氣口接通列管冷凝器B的上部排氣口,列管冷凝器B下部的抽氣口接通列管冷凝器A的上部排氣口,列管冷凝器A下部抽氣口接通羅茨泵的抽氣口,羅茨泵的排氣口的接通冷卻器的輸入管,冷卻器的輸出管接通真空泵的抽氣口;列管冷凝器A、列管冷凝器B、冷凝器的下部另一輸出管分別接通集油罐C、集油罐B、集油罐A的輸入管,集油罐C、集油罐B、集油罐A的輸出管共接排油泵的輸入管,排油泵的輸出管接通精濾器的輸入管,精濾器的輸出管接通凈油出油口;真空蒸餾室下部輸出管接通循環油泵的輸入管,循環油泵的輸出管接通加熱器的輸入管,加熱器的輸出管接通緩沖器的輸入管,緩沖器的輸出管接通真空蒸餾釜的分布器;污油回路管與循環油泵的輸出管之間接通補油回路管。
還有,冷卻器下端連有儲水器。
還有,真空泵的排氣口連有除臭器。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首先污油從污油進油口進入設備,經過初濾器、油泵,依次進入列管冷凝器A、列管冷凝器B,然后進入污油回路管。此時,如果真空蒸餾釜中不需要補油,則污油從廢油回油口流出,如果真空蒸餾釜中需要補油,則通過補油回路進行補油,污油從補油回路管進入加熱器,然后進入緩沖器,最終進入真空蒸餾釜中,補油完成后,即關閉補油回路,開始熱油循環蒸發。循環油泵,將油液從真空蒸餾釜中抽出,依次流過加熱器、緩沖器、分布器,不斷循環,直到下次進行補油操作;?從真空蒸餾釜中蒸發出來的油蒸汽,首先進入冷凝器,經冷凝器冷卻的干凈油流入集油罐A中,經過排油泵排出,然后油蒸汽依次通過列管冷凝器A、列管冷凝器B進一步冷卻,冷卻的干凈油流入集油罐C中,可通過排油泵從凈油出油口抽出;真空泵與羅茨泵中聯連接,經三個串接列管冷凝器后,再連接真空蒸餾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回收過程中,沒有使用任何化學制劑,使回收過程符合環保的要求。
2、獨特的真空蒸餾釜結構。在蒸餾釜內設有獨特的廢油分布器,使廢油在蒸餾釜內合理的流動,宜于蒸發,并使蒸發后殘留的其它物質存儲在蒸餾釜底部,可集中回收處理。
3、在蒸餾釜中還利用減壓蒸發的原理(液體的沸點隨道真空度升高而降低),在蒸餾釜內維持一個較高的真空,降低油液的蒸發溫度,節約了能源的消耗。
4、巧妙的冷卻系統,本系統采用廢油作為冷卻介質,這樣廢油即作為被回收的對象又作為冷卻介質,與采用冷卻水相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連接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潛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潛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274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節能磨漿機低壓磨片
- 下一篇:新型彩色油氈瓦儲布拼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