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仿唐宋盔甲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1468.4 | 申請日: | 2013-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79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溫陳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陳華 |
| 主分類號: | A41D13/00 | 分類號: | A41D13/00;A41D13/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偉智信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 11325 | 代理人: | 張岱 |
| 地址: | 641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唐宋 盔甲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盔甲,特別涉及一種仿唐宋盔甲。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關于古代戰爭的戲劇對所用盔甲部分通常不是十分考究,特別是部分影視作品,觀眾可以窺見明顯的歐洲或日本風格,事實上我國唐宋時期的盔甲制造技藝已經相當成熟,此時期盔甲突出細節的繁復講究與結合處的緊密隱蔽,特別是注重各披甲之間接合處的保密使得盔甲整體的防護性能提高,而這也是盔甲實物復原的難點;此時期盔甲比起對重鈍兵器的防護,更加注重對箭戟等銳器的防護,反映在表面常設有凸起,比如山紋甲片、十字網紋甲片、條形甲片或魚鱗甲片;唐宋時期的中原地區盔甲為制作最為成熟的本民族盔甲,但由于近千年盔甲連接部繩縷以及盔甲內襯皮革布料等材料的自然降解,加之其本身屬于戰爭消耗品,最終更是由國家統一管理,使實物流傳困難,實物盔甲難以完好保存,因而盔甲的制作也較難考證。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仿唐宋盔甲,為一種穿著隱秘,起到障眼作用的仿古盔甲。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仿唐宋盔甲,由若干護甲組成,相鄰護甲之間設有障眼甲。
特別的,所述護甲包括掩膊、身甲、甲裙;所述掩膊覆于上臂、胸前以及后背上部;所述身甲覆于軀干外圍;所述甲裙與所述身甲下邊緣搭接;掩膊、身甲和甲裙對軀干部位以及上臂起到了有效的防護。
特別的,所述護甲還包括脛甲、護膝甲、臂甲、護肘甲及腳背甲;所述脛甲覆于小腿部位;所述護膝甲位于膝部;所述臂甲覆于小臂部位;所述護肘甲位于肘關節部位;所述腳背甲覆于腳背;脛甲、護膝甲、臂甲、護肘甲以及甲背甲對四肢部位起到了有效地防護作用,結合所述軀干部位各護甲即實現了全方位的防護。
特別的,所述護甲還包括鶻尾,所述身甲包括置于腹部的身甲前腹甲和置于背部的身甲后背甲;所述甲裙包括前甲裙與后甲裙;所述鶻尾包括前鶻尾與后鶻尾;所述身甲前腹甲鼓起并形成空腔,所述身甲后背甲上部遮住所述掩膊的背部;所述前鶻尾搭接于前甲裙的兩翼內側,所述后鶻尾搭接于后甲裙的兩翼內側;所述身甲前腹甲下部遮住所述前甲裙與前鶻尾的上邊緣;所述身甲后背甲下部遮住所述后甲裙與后鶻尾的上邊緣;通過巧妙剪裁和布置護甲的各組成甲的連接,使得各護甲的邊界盡量處于不可見的位置,使得盔甲整體實現“無縫”連接。
特別的,所述掩膊由內襯布以及縫合包裹在該內襯布外表面上的以層層搭接方式穿連的多個甲片構成;所述護肘甲由喇叭管狀上甲、半球中甲以及臂甲構成;所述臂甲由中骨以及穿連在中骨兩側的多個弧形甲片構成;在護肘甲外圍包裹障眼布,所述障眼布為障眼甲;掩膊、護肘甲、臂甲不失靈活性而有效的保護了上肢,且不會明顯暴露防護薄弱區。
特別的,所述脛甲由中骨及穿連在中骨兩側的多個弧形甲片構成;所述護膝甲為半球護甲,在護膝甲外圍包裹障眼布,所述障眼布為障眼甲;脛甲與護膝甲對小腿進行了防護的同時不影響活動的靈活性,會影響活動性的部位則使用障眼布作掩護,在不失靈活性的基礎上對盡可能多的部位進行防護又不會明顯暴露防護薄弱區是本實用新型的重要優點。
特別的,所述障眼甲為胸甲;所述胸甲搭接于掩膊前部與身甲前腹甲上部之間;胸甲為掩膊前部與身甲前腹甲上部的防護薄弱區域作掩護,因此胸甲是使上身護甲邊界不可見使得盔甲整體“無縫”連接的關鍵。
特別的,所述障眼甲為悍腰與形成于其上的腹吞獸首、或肩吞獸首;所述悍腰遮覆身甲的開禁處、身甲與甲裙的接合處、以及身甲與鶻尾的接合處;所述肩吞獸首設于掩膊肩胛處;腹吞獸首或肩吞獸首均采用強度高的金屬打制而成,是肩關節和腹部應對鈍器所作的有效防護。
特別的,所述各護甲表面鏨刻有山紋、條形紋、魚鱗紋或十字網紋,或者是在表面設有順次疊壓穿連的甲片;所述各護甲邊緣處均縫合有包邊,所述包邊為障眼甲;所述表面刻有山紋、條形紋、魚鱗紋或十字網紋,或者表面密集布置鱗片的盔甲以減小入射角度延長作用距離來減輕射向盔甲的箭的力度,可針對弓箭射擊起到有效的防護。
特別的,所述身甲后背甲、甲裙與鶻尾均為內層布料或皮革、外層甲片的多層疊壓結構;所述身甲前腹甲與胸甲的結構均為按照襯甲模具、布料或皮革、外層甲片的順序順次疊壓;所述胸甲與身甲前腹甲采用相同的方法制作;所述胸甲對稱軸上配有前護心鏡,所述身甲后背甲在背部中軸上配有后護心鏡,前、后護心鏡的作用為平衡盔甲前后配重。
唐宋盔甲或重大數十斤,如若身體前方盔甲與身體后部盔甲的重量相差懸殊,可引起重心不穩運動中會制約穿著者的靈活性,比如重心前傾則較平衡時關節受到壓力更大,重心后仰則較平衡時更容易發生的向后摔倒造成非常不利的局面,前后護心鏡是穩定重心的關鍵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陳華,未經溫陳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146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測試自動扶梯和/或自動人行道制動能力的方法
- 下一篇:復合隔音氈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