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封閉床式救生筏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90755.3 | 申請日: | 2013-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186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國強 |
| 主分類號: | B63B7/08 | 分類號: | B63B7/08;B63C9/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賢義 |
| 地址: | 519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閉 救生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封閉床式救生筏。
背景技術
救生筏是船舶配備用于緊急情況下脫離危險區域或從遇難船舶緊急撤離的救生設施和裝備,也可作為抗洪防災專用裝備。它能迅速地被施放到水面上并漂浮于水面之上供船員們登乘。目前的救生筏均具有一定的浮力,有些還具有遮風、防雨、御寒的頂篷和供求生人員食用的口糧、淡水以及必要的屬具備品,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但無自航能力、只能在水中漂浮待救、投放后在水面易呈翻覆狀態需人工扶正、而且浮胎易發生破損漏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存放方便、使用安全、具有防風避雨功能的封閉床式救生筏。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筏體,所述筏體由若干個獨立的條形氣囊依次連接圍成,圍成的所述筏體上均勻分布有至少三個支撐氣囊,所述條形氣囊及所述支撐氣囊均設有充氣口;充氣后,所述若干個獨立的條形氣囊與所述支撐氣囊共同圍成一個救生艙,同時所述支撐氣囊支撐起所述筏體。
所述救生艙的兩端設置有擋風蓬,且所述擋風蓬與所述救生艙密閉連接。
所述擋風蓬上設有透氣孔???????????????????????????????????????????????。
所述筏體上設置有透氣孔。
所述筏體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透氣孔相適配的集水裝置。
所述筏體為一體成型,或者所述條形氣囊兩兩之間、所述條形氣囊與所述支撐氣囊之間采用拉鏈或粘扣帶或紐扣的連接方式。
每個所述充氣口處均設置有單向閥,所述單向氣閥與統一充氣管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四周密閉的設計,包括由多個獨立的條形氣囊連接圍成的所述筏體,不會因為個別所述條形氣囊的破裂導致危險,所述支撐氣囊能保證所述封閉床式救生筏整體的穩定;充氣后,所述多個獨立的條形氣囊及所述支撐氣囊共同圍成一個救生艙,所述救生艙能防風、抵御雨水;在所述救生艙內可以根據需要設成不同大小,以滿足不同數量的救援人數,不使用時可將其內的氣體放出,然后收起,占用的空間小,所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存放方便、使用安全、還能防風避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4是圖1的A處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管路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筏體1,所述筏體1由若干個獨立的條形氣囊2依次連接圍成,圍成的所述筏體1上均勻分布有至少三個支撐氣囊3,所述條形氣囊2及所述支撐氣囊3均設有充氣口;充氣后,所述若干個獨立的條形氣囊2與所述支撐氣囊3共同圍成一個救生艙4,同時所述支撐氣囊3支撐起所述筏體1,所述救生艙4的大小根據需要可以設計成單人或多人的容納空間。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十六個所述條形氣囊2和四個所述支撐氣囊3,所述支撐氣囊3使得所述封閉床式救生筏能在水面上不易翻轉,保持相對穩定,而且當有一個所述支撐氣囊3破裂時,只需要翻轉所述封閉床式救生筏,使用另外兩個所述支撐氣囊3支撐起整個救生筏,大大提高使用安全系數。
所述救生艙4的兩端設置有擋風蓬5,且所述擋風蓬5與所述救生艙4兩端密閉連接,從而使所述救生艙4內保持密閉,所述擋風蓬5使得所述救生艙4兩側的風雨無法進入所述救生艙4內,具有防風防雨的作用。
所述擋風蓬5上設有透氣孔6,所述透氣孔6連通了所述救生艙4內外的空間,使所述救生艙4保持足夠的空氣供艙內人員呼吸。
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在所述筏體1上設置有透氣孔7,所述透氣孔7連通了所述救生艙4內外的空間,所述透氣孔7既可以起到透氣的作用,同時所述救生艙4內人員也可以通過所述透氣孔7觀察四周的情況,尋求救助。
所述筏體1上還設置有與所述透氣孔7相適配的集水裝置,所述集水裝置能將落入所述透氣孔7的雨水收集起來,所述集水裝置集滿水后將多余的水自動排出所述閥體1體外,既起到防水的作用,還能為筏上的人員提供一定量的淡水。
所述筏體1為一體成型,或者所述條形氣囊2兩兩之間、所述條形氣囊2與所述支撐氣囊3之間采用拉鏈或粘扣帶或紐扣的連接方式,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筏體1為一體成型,所述筏體1的兩側采用拉鏈10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國強,未經陳國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9075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