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80334.2 | 申請日: | 2013-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52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明兄;李誠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湛江德利化油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23/00 | 分類號: | 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國釗 | 
| 地址: | 524043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螺栓 總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配合扳手使用的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有很多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需要配合氣動扳手使用,使用時先將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與氣動扳手固定好,將雙頭螺栓的一頭用手擰進擰套總成裝置,氣動扳手設置好在擰緊狀態,將雙頭螺栓擰進本體,然后再將氣動扳手松開開關打開,使氣動扳手處于松開狀態,當用氣動扳手將該裝置從雙頭螺栓上松開時,也會將雙頭螺栓帶出來,從而達不到產品扭矩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種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其將雙頭螺栓擰入本體后能順利被擰出而不會帶動雙頭螺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以避免氣動扳手將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從雙頭螺栓松開時將雙頭螺栓帶出而達不到產品扭矩的要求。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包括套體和螺栓桿,所述套體兩端具有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第一螺紋孔直徑大于第二螺紋孔的直徑,中間為與兩螺紋孔相通的內腔,所述內腔與所述第二螺紋孔之間形成臺階,所述內腔中從所述臺階至第一螺紋孔端依次裝有鋼球和彈簧,所述螺栓桿與所述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
所述螺栓桿上還裝有一個用于調節預緊力的螺母。
所述內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螺紋孔的內徑,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螺紋孔的內徑。
所述鋼球直徑與所述套體內腔直徑相同。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可防止氣動扳手在將其從雙頭螺栓松開時帶動雙頭螺栓而影響產品的扭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雙頭螺栓被擰入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的套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的的螺栓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已與雙頭螺栓分離。
圖中:1—套體;2—鋼球;3—彈簧;4—螺母;5—螺栓桿;6—雙頭螺栓;61—第一螺紋端,62—第二螺紋端;11—第二螺紋孔;12—內腔;13—第一螺紋孔;14—臺階;51—螺紋端;52—螺栓桿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與雙頭螺栓6螺紋連接,其包括套體1、鋼球2、彈簧3、螺母4和螺栓桿5,所述套體1具有階梯狀通孔,所述階梯狀通孔包括第二螺紋孔11和第一螺紋孔13以及位于兩個螺紋孔之間并與其相通的內腔12,所述內腔12與所述第二螺紋孔11形成臺階14,所述內腔12的孔徑大于第二螺紋孔11的內徑并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螺紋孔13的內徑,如圖2所示;所述鋼球2放置在所述內腔12的臺階14處并可卡在臺階14處,所述鋼球2的直徑與所述內腔12的直徑大致相同,所述彈簧3緊挨所述鋼球2放置并露出所述內腔12一段長度,便于壓縮,所述鋼球2和所述彈簧3均能相對套體1來回順暢得移動,所述彈簧3的外徑與所述內腔12的直徑大致相同,利于彈簧3定位并防止彈簧3彎曲;如圖3所示,所述螺栓桿5包括與氣動扳手配合的螺栓桿頭52和螺紋端51,所述螺栓桿5通過螺母4與所述套體1的第一螺紋孔13螺紋連接,所述螺栓桿5可以調節彈簧的壓縮長度從而調節彈簧的彈力,所述螺母4用來調節所述螺栓桿5的預緊力,起到鎖緊的作用。
本裝置配合氣動扳手使用,巧妙得利用了鋼球與彈簧的作用,使用時先將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與氣動扳手固定好,將雙頭螺栓6的第一螺紋端61用手擰進擰套總成裝置,將氣動扳手設置好在擰緊狀態,用氣動扳手將雙頭螺栓6擰進本體,彈簧3處于壓緊狀態,并通過鋼球2將壓力傳遞到雙頭螺栓6壓緊雙頭螺栓6的第一螺紋端61,將雙頭螺栓的第二螺紋端62擰入到本體,然后再將氣動扳手松開開關打開,使氣動扳手處于松開狀態,氣動扳手逆時針退出,彈簧3慢慢恢復原狀,鋼球2不再壓緊雙頭螺栓6,所述雙頭螺栓擰套總成裝置慢慢從雙頭螺栓6上松開而不會帶動雙頭螺栓6,從而將擰套總成裝置與已擰緊在本體的雙頭螺栓6成功分離開來,如圖4所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和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湛江德利化油器有限公司,未經湛江德利化油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803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