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可立鍋蓋的新型砂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80143.6 | 申請日: | 2013-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02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建權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A47J3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530021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鍋蓋 新型 砂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包含可立鍋蓋的砂鍋,特別是一種包含有防燙、放置穩固且使用方便的鍋蓋的新型砂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對烹飪的要求,在制作食品時使用的器具也是多種多樣。鍋蓋作為鍋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便利性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圖1所示,其為一種可立型鍋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這種可立型鍋蓋在鍋蓋1邊緣設置有條狀手柄2,手柄上設有支點3,可立于桌面上,但是這種可立型鍋蓋有個弊端,即手柄2只有一端與鍋蓋相連,手柄只有一個方向,若正向拿起放置方便,但若反向拿起需要手臂旋轉180°后再放置,如此一來由于不符合人體行為習慣,會感到手臂不舒服并且不易將鍋蓋放穩,易導致傾斜甚至摔裂鍋蓋。
砂鍋是十分大眾化的烹飪器具,以其保溫能力強、煲湯燉菜不容易流失營養物質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愛。傳統砂鍋鍋蓋在正中設有手柄,放在桌上或懸掛都不方便,且現有技術中并沒有針對砂鍋設計的可立式鍋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提供一種具有可立鍋蓋的新型砂鍋,目的是使得砂鍋鍋蓋可方便拿取和放置平穩。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具有可立鍋蓋的新型砂鍋,包含鍋蓋,其特征在于,該鍋蓋頂端設置有手柄,該手柄通過連接柄與鍋蓋兩側連接,所述連接柄分為支撐部和連接部兩部分,支撐部位于靠近手柄的一端,連接部位于靠近鍋蓋的一端,該支撐部與鍋蓋兩側邊緣位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支撐部與連接部寬度相等或所述連接部的寬度寬于支撐部的寬度。
進一步講,所述連接部為分叉結構。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中的手柄及連接部包覆有防燙防滑圈。也可以將手柄設計為:手柄柄身中間為窄部,手柄兩端為寬部,柄身為流線型。該鍋蓋上設有1個、2個或3個出氣孔。
該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鍋蓋上設置手柄,該手柄貫穿整個鍋蓋上方,并使得原來的一個方向抓握改為兩個方向抓握,符合人體拿取習慣,方便使用。
2、在連接柄上設有支撐面,在鍋蓋立起放置的時候更加穩固。
3、連接部不同的形狀設置,使得鍋蓋擁有不同的堅固和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可立型鍋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A、2B為本實用新型中可立鍋蓋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2C為本實用新型包含可立鍋蓋新型砂鍋的第一實施例立體圖。
圖3?A、3B為本實用新型中可立鍋蓋第二實施例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3C為本實用新型包含可立鍋蓋新型砂鍋的第二實施例立體圖。
圖4A、4B為本實用新型中可立鍋蓋第三實施例的主視圖和側視圖。
圖4C為本實用新型包含可立鍋蓋新型砂鍋的第三實施例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可立鍋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可立鍋蓋的新型砂鍋,包含鍋蓋1,砂鍋本體11,本實用新型的重點改進在于,該鍋蓋4頂端設置有手柄5,所述手柄柄身中間為窄部,手柄兩端為寬部,柄身為流線型,該手柄5通過連接柄6與鍋蓋4兩側連接,所述連接柄6分為支撐部61和連接部62兩部分,所述支撐部61位于靠近手柄5的一端,連接部62位于靠近鍋蓋4的一端。如圖5所示的使用狀態圖,支撐部61與鍋蓋4兩側邊緣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連接部62可為多種形狀,從而達到不同的堅固程度和散熱效果。如圖2A至2C所示的第一種實施例,所述支撐部61與連接部62寬度相等。如圖3A至3C所示的第二種實施例,所述連接部62的寬度寬于支撐部61的寬度,使得手柄5與鍋蓋4連接面積大,連接更加穩固。如圖4A至4C所示的第二種實施例,所述連接部62為分叉結構,該分叉結構有利于更有效地散熱。所述手柄5及連接部62上包覆有防燙防滑圈。該鍋蓋1上還設有出氣孔7,該出氣孔7的數量可為1個、2個或3個,出氣孔7可隨時放出烹煮食材時的水汽,保持鍋內氣壓穩定。
本實用新型中對砂鍋鍋蓋的改進,使得原來一個方向抓握改為兩個方向抓握,在拿起時不用區分鍋蓋4的方向。另外,由于支撐部61是具有一定寬度的面,并且連接部4可制作成多種形狀,因而手柄2與鍋蓋1連接穩固且放置時可穩穩地立于桌面上,如圖5使用狀態圖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建權,未經李建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801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