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80009.6 | 申請日: | 2013-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03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許騏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家琦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38/12 | 分類號: | H01F38/12;H01F27/30;H01F3/14;F02P3/02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中唯專利事務所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軍 |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寧波市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感 高能 點火 線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點火線圈,具體為一種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
技術背景
現有車用高壓點火線圈,包括有線圈組件,所述線圈組件由初級繞組、次級繞組、初級骨架、次級骨架和鐵芯組成。
所述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各自獨立設置,其中初級繞組纏繞于套置在鐵芯外的初級骨架上,次級繞組纏繞于套置在初級骨架外的次級骨架上。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得初次級繞組的線圈纏繞面積大,導致初次級繞組電感增高。
而另一方面,鐵芯中設置有僅為0.8mm左右的氣隙間隙,過小的氣隙間隙導致初次級繞組電感增高。而初次級繞組電感過高會導致點火線圈充電時間變長、放電不充分,其中的殘余放電電壓會引發火花塞提前點火,而長期的發動機提前點火,會引起發動機氣缸積炭,能量損失較高和燃油利用率低,其廢氣排放也達不到“國III”的排放標準。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該結構可實現點火線圈的快速充放電,較之傳統結構,縮短了點火周期,杜絕了提前點火現象,增強了系統可靠度,減少了點火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包括線圈組件,所述線圈組件由初級繞組、次級繞組、次級骨架和鐵芯組成;所述初級繞組和次級繞組各自獨立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繞組直接纏繞于鐵芯上,所述次級繞組纏繞于套置在鐵芯外的次級骨架上。
進一步的,上述鐵芯中設置有氣隙,氣隙的寬度為1.4mm-1.8mm。
進一步的,上述鐵芯采用DW310矽鋼片。
進一步的,上述初次級繞組的線圈砸數比為1:10。
本實用新型初級繞組直接纏繞在鐵芯上,省去了初級骨架結構,因而使得初次級線圈纏繞面積減小,進而達到減小電感,縮短線圈充電時間的目的。?
此外,本實用新型采用更低磁損的DW310矽鋼片制成的鐵芯,通過研磨鐵芯截面,使鐵芯氣隙間隙為1.6mm左右,從而可進一步減小點火線圈的初次級電感,縮短點火線圈的充電時間,使點火線圈能在3.6毫秒內達到3.5萬伏以上的次級輸出電壓。
再者,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初、次級線圈匝數比,即從原有的1:9增加到1:10,可獲得更高的輸出電壓和輸出能量。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包括外殼1和設置在外殼內的線圈組件,所述線圈組件由初級繞組21、次級繞組22、次級骨架23和鐵芯24組成。
所述初級繞組21和次級繞組22各自獨立設置。其中初級繞組21直接纏繞于鐵芯24上,所述次級繞組22纏繞于套置在鐵芯24外的次級骨架23上。以上結構設置,省去了初級骨架結構,因而使得初次級繞組21、22的線圈纏繞面積減小,進而達到減小電感,縮短線圈充電時間的目的。?
所述初級繞組21由直徑0.5-0.9mm的漆包線組成,并用聚酰亞胺薄膜和鐵芯24絕緣。所述次級繞組22由直徑0.05-0.09mm的漆包線組成。
初級繞組21設置有兩個輸入引線211、212,其中一端引線211與低壓電源輸入端連接,另一端引線212與信號控制端連接。所述次級繞組22同樣設置有兩個輸出引線221、222,其中一端引線221連接一個高壓火花塞,另一端引線222接地。
所述鐵芯24采用更低磁損的DW310矽鋼片制成。鐵芯24中設置有氣隙241,通過研磨鐵芯截面,使氣隙241的寬度范圍到達1.4mm-1.8mm,較佳的氣隙寬度為1.6mm,其相比現有的0.8mm氣隙寬度增大了一倍左右,從而可進一步減小點火線圈的初次級電感,縮短點火線圈的充電時間,使點火線圈能在3.6毫秒內達到3.5萬伏以上的次級輸出電壓。
再者,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初、次級繞組21、22的線圈匝數比,即從原有的1:9增加到1:10,以此來達到更高的輸出電壓和輸出能量。
綜上,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小電感高能點火線圈,其結構可實現點火線圈的快速充放電,較之傳統結構,縮短了點火周期,杜絕了提前點火現象,增強了系統可靠度,減少了點火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家琦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家琦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800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