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內循環厭氧反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8652.5 | 申請日: | 2013-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93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周夢漪;周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建偉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師事務所 53110 | 代理人: | 張怡 |
| 地址: | 214211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反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是針對可生化性有機廢水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0420082452.0公開了一種“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它包括殼體、一級三相分離器、二級三相分離器、進水布水器、一級上升管、二級上升管、下降管和氣液體分離器組成。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1120287066.5公開了一種“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它包括混合區、顆粒污泥膨脹床區、精處理區、內循環系統和出水區,混合區與進水管連通,出水區與出水管連通,氣液分離器與沼氣管連通,內循環系統包括兩級三相分離器、升流管、氣液分離器和降流管,所述升流管下端串接文丘里管,文丘里管喉部開有若干連通管內外的通孔。所述通孔由外向內斜向上延伸。所述降流管下端設有八爪布水器。
中國專利申請號CN02282322.0公開了一種“新型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為解決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結構復雜、造價較高而提出的改進型反應器,它保留了升流管、降流?管、沉淀區和氣液分離器,在反應器內部只設有一個反應區。
?中國專利申請號CN02282323.9公開了一種“內循環厭氧膨脹床/流化床反應器”,?是對現有內循環厭氧反應器一種改進,其主要技術特點是將氣液分離區與第二反應區合建,頂部一部分作為氣液分離區;第二反應區不設三相分離器;采?用面積更大的環形降流區。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0610112763.0公開了一種“復合內循環厭氧反器”,為解決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在處理中低濃度?有機廢水時出水位高,內循環液與進水混合不均勻以及第二反應區利用效率低而提出的改進型反應器;它保留了升流管、降流管和氣液分離區,以過濾區替代沉淀區,將單一降流管改為等間距分布的2~4根,只設有一個反應區,取消第二反應區。
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0610000917.7公開了一種?“多相內循環厭氧反應器”,是在反應器池體中設置至少二個用分隔板分隔、并串聯連接的、帶兩級反應區和相應氣升管、集氣管、回流管、氣液分離器、三相分離器、氣封的內循環厭氧反應室,反應室的氣液分離器或并聯在同一條沼氣排出管上或分別輸出。在反應室的入口設導流板,在氣升管的下部有氣提器。
所述的200420082452.0內循環厭氧反應器首先由帕克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國成功應用。該反應器采用圓形,高度與直徑比大,其主要特點是利用沼氣提升動力使工作液內部自動循環,不必外加動力。從而提高了厭氧反應器進水的上升流速,使污泥處于懸浮狀態,提高顆粒污泥與進水中有機物的傳質效率。?該技術的應用使國內厭氧技術得到了大幅提高,但200420082452.0專利技術的進水分布均勻性不理想;三相分離器模塊組合使混合液提升不流暢,三相分離器模塊局部及連接通道易產生堵塞,而這二項缺陷直接影響了反應器功能。
隨后發布的內循環厭氧反應器授權公告,?關鍵技術無突破,還有些技術在應用中不且實際。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專利申請號CN201120287066.5技術所述升流管下端串接文丘里管此舉而言。憑沼氣提升動力對文丘里管產生的作用不大,反而會增加升流管進口阻力,還會引起升流管進口堵塞。專利申請號CN02282322.0技術所述取消了第二精處理區在反應器內部只設有一個反應區。原來技術第一級三相分離器后由二級沉降現變成了一級沉降這樣會引起污泥隨出水流失,導致運行不穩定,嚴重時會導致反應器啟動失敗。專利申請號CN200610112763.0技術所述以過濾區替代沉淀區,這優于原第二反應區的利用效率。但將單一降流管改為等間距分布的2~4根,只設有一個反應區,這項措施在工程應用時存在回流布水不均勻的問題;而反應區頂端上升管如截面積小了會影響混合液上升流速,?如截面積大了沼氣提升混合液時會產生離析現象;?且改動后的提升距離縮短,?提升效果會降底。這樣的改動降低了反應一區的主功能、提高了反應二區的輔助功能,失去了原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的優勢。專利號?CN02282323.9的內循環厭氧膨脹床/流化床反應器,也與CN200610112763.0專利存在同樣問題。專利號CN200610000917.7多相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存在的問題是第一相由于大部分底物在第一反應區已消耗掉,第二反應區的沼氣產量己很低,而內循環要靠沼氣提升的動力來實現,故提升混合液量很小,第二反應區的目的不是提升混合液,而后級再串連多相來實現內循環已無意義。縱觀我國內循環厭氧反應器專利,CN200420082452.0專利技術結構布局相對合理,只是在局部裝置設計上不完善使工作液流動性差,制約了處理效率的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建偉,未經周建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86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拆卸式超濾凈水器
- 下一篇:一種水處理系統的混床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