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通訊消息提醒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6068.6 | 申請日: | 2013-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98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曾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38 | 分類號: | H04B1/38;H04L12/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3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訊 消息 提醒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通訊消息提醒器。
背景技術
目前存在有大量的即時通訊工具,如QQ、MSN等。每種通訊工具需要使用者在電腦的即時通訊工具前即時接收和發送消息,如果一旦使用者離開電腦,到達的重要消息就無法及時獲知和看到,特別針對一些需要立刻反饋的重要信息,如買賣信息。
目前針對這種即時通訊工具消息到達后的提醒設備還基本沒有,對于即時通訊工具消息到達還主要靠電腦上的消息聲音提醒,但是如果距離遠了或者周圍環境比較嘈雜,使用者就無法聽到該聲音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通訊消息提醒器,能通過無線網絡通知使用者電腦上的通訊軟件收到訊息,避免錯過重要信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通訊消息提醒器,包括監控組件及提醒組件,所述的監控組件和提醒組件之間無線連接;所述的監控組件由監控器殼體、發射器、發射天線及USB接口構成,所述的發射器設置在所述的監控器殼體內,所述的發射天線及USB接口分別設置在所述的監控器殼體上,且所述的發射天線及USB接口分別與所述的發射器連接;所述的提醒組件包括提醒器殼體、電源、電源開關、接收器、接收天線及蜂鳴器,所述的電源、電源開關及接收器設置在所述的提醒器殼體內,所述的接收天線及蜂鳴器設置在所述的提醒器殼體上。
上述的通訊消息提醒器,其中,所述的USB接口外接PC機。
上述的通訊消息提醒器,其中,所述的電源、電源開關、接收器、接收天線及蜂鳴器依次連接形成電路回路。
上述的通訊消息提醒器,其中,所述的提醒器殼體上還連接有掛鉤。
上述的通訊消息提醒器,其中,所述的提醒器殼體上還設有振動器,所述的振動器與所述的蜂鳴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可避免使用者因為離開電腦,錯過通訊軟件上重要的消息和客戶信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監控組件和提醒組件之間采用無線網絡連接,使用者可以不受區域限制,攜帶方便,接收消息及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通訊消息提醒器的監控組件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通訊消息提醒器的提醒組件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請參見附圖1及附圖2所示,一種通訊消息提醒器,包括監控組件及提醒組件,所述的監控組件和提醒組件之間無線連接;所述的監控組件由監控器殼體1、發射器2、發射天線3及USB接口4構成,所述的發射器2設置在所述的監控器殼體1內,所述的發射天線3及USB接口4分別設置在所述的監控器殼體1上,且所述的發射天線3及USB接口4分別與所述的發射器2連接;所述的提醒組件包括提醒器殼體5、電源6、電源開關7、接收器8、接收天線9及蜂鳴器10,所述的電源6、電源開關7及接收器8設置在所述的提醒器殼體5內,所述的接收天線9及蜂鳴器10設置在所述的提醒器殼體5上。
所述的USB接口4外接PC機,用于接收PC機上通訊軟件接收到的信息,并通過所述的發射器2及發射天線3將提示信息發送出去。所述的提醒組件使用者隨身攜帶,所述的接收器8及接收天線9通過無線網絡收到提示信息后,所述的蜂鳴器10發出聲音提醒使用者。無線傳輸采用ISM頻段433MHZ無線信號,該無線信號障礙物穿透能力強,通訊距離遠。
所述的電源6、電源開關7、接收器8、接收天線9及蜂鳴器10依次連接形成電路回路,所述的電源6為所述的電源開關7、接收器8、接收天線9及蜂鳴器10供電,當使用者不需要提醒服務時,關閉所述的電源開關7即可。
所述的電源6可采用紐扣電池、太陽能電池等較小型的電池。
所述的提醒器殼體5上還連接有掛鉤11,所述的掛鉤11使所述的提醒組件更加便于攜帶。
所述的提醒器殼體5上還設有振動器12,所述的振動器12與所述的蜂鳴器10連接,用于在蜂鳴器10發出鳴叫的時候振動,適用于嘈雜的環境中。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避免使用者因為離開電腦,錯過通訊軟件上重要的消息和客戶信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監控組件和提醒組件之間采用無線網絡連接,使用者可以不受區域限制,攜帶方便,接收消息及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林大學,未經浙江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60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