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應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5111.7 | 申請日: | 2013-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163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高進;周大錚;靳京民;李超位;鈔紅曉;馬茂冬;邵小軍;郭旻;劉朋科;張倩;許鎮寰;焦明剛;曹馨;張鵬飛;洪麗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0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B35/00 | 分類號: | F42B3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劉東升 |
| 地址: | 71209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火炮 初速 測量 裝置 對準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
背景技術
在火炮及彈藥設計和生產過程中,炮彈的初速是重要技術指標之一,從而,初速測量設備也是火炮及彈藥設計和生產部門的必裝設備。目前,常規使用的初速測量設備存在很多種類,其中,基于區截測量原理的有:通斷網靶、線圈靶、天幕靶、框架式激光靶等等。這一類初速測量設備的測量原理為:在已知靶距的前提下,測取炮彈的過靶時間,計算靶距中點位置的平均速度。
現有的基于區截測量原理的初速測量設備由于種種原因,基本都存在現場靶距長度誤差難以有效控制的問題;而精確測量靶距的前提條件是要求測量前靶面要與彈道線的垂直對準。
有鑒于此,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如何實現測量前靶面與彈道線的垂直對準,以使得精確測量靶距,進而精確測量射彈初速,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對準裝置,與反射式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配套使用,其用于建立起一個可見光參考平面,實現測量光幕與彈道線間的調校和垂直對準,且要求具有小型輕便、空間定位準確度高的特點。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所述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包括:各自包含有扇形激光發生器的第一激光幕系統及第二激光幕系統,所述第一激光幕系統及第二激光幕系統在火炮炮口前方沿彈丸的發射方向相隔預設定的距離依次設置,所述兩個扇形激光發生器所發出的扇形激光幕在火炮炮口前方相隔預設定的距離并覆蓋火炮彈丸的出射路徑,所述第一激光幕系統及第二激光幕系統均各自設有用于調整扇形激光幕發射方向的機械轉臺支撐結構;
所述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包括:炮管軸向激光指示器、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及指示器調節機構;所述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及指示器調節機構對應所述兩個激光幕系統各自設有一套;
所述炮管軸向激光指示器為一含有激光束收發器的導向棒,其設置于炮管中,根據重力自對中的作用,該導向棒的軸線與炮管軸線相平行;
所述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包括:平面反射鏡、指示用扇形激光發生器;所述平面反射鏡的鏡面與指示用扇形激光發生器所發出的激光幕平面設置為相互平行;通過所述指示器調節機構,所述平面反射鏡的鏡面設置為與所述導向棒的軸線相互垂直;
通過所述機械轉臺支撐結構,所述第一激光幕系統及第二激光幕系統所發出的激光幕平面設置為分別與其所對應的指示用扇形激光幕發生器所發出的激光幕平面處于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還包括激光測距器,其設置于所述指示用扇形激光發生器上,用于測量所述兩個指示用扇形激光發生器的激光幕平面之間的距離。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提供的應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所述用于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對準裝置包括:炮管軸向激光指示器、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及指示器調節機構;所述激光幕平面方位指示器及指示器調節機構對應所述兩個激光幕系統各自設有一套;
其在現場建立起一對精確且垂直于彈道射線的參考平面標志,為反射式火炮射彈初速測量裝置的光幕對準調校提供參考。以此為參考測量的靶距更為精準,使光幕垂直對準誤差和靶距測量誤差控制在已知的范圍內。
附圖說明
圖1至圖3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導向棒;2:炮管;3:激光器;4:激光束;
5:平面反射鏡;6:指示用扇形激光發生器;
7:垂直投影線;8:二維旋轉微調裝置;9:三角架;
10:參考平面;11:水平投影線;12:扇形激光發生器;
13:機械轉臺支撐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內容、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兵器工業第二0二研究所,未經中國兵器工業第二0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51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分段變剛度組合彈簧
- 下一篇:用于仿生人體關節的緩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