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行李箱拉桿有效
申請號: | 201320173485.5 | 申請日: | 2013-04-09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948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發明(設計)人: | 張文貞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文貞 |
主分類號: | A45C13/26 | 分類號: | A45C13/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趙根喜;呂俊清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行李箱 拉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行李箱拉桿。
背景技術
行李箱,亦稱旅行箱、拉桿箱,是出門時所攜帶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種類型。通常行李箱是用來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個人護理用品及紀念品。
早期的行李箱是以木材或其它重的材料制成,隨著航空旅行的普及,行李箱的材料趨向更為輕便的硬塑料或布質。大部份的行李箱附有內置小輪,可用拉桿方便拉動。
近年亦有出現有四個小輪的行李箱,除了可作三百六十度的旋轉外,在平地更可以不費力輕易推動。
此外,行李箱也可以根據外殼分為硬殼行李箱與軟殼行李箱。硬殼行李箱較為耐摔,適合需要給予較多保護的行李。軟殼行李箱重量通常較硬殼行李箱為輕,容量亦較有彈性。
由于目前行李箱的拉桿,對于強度及耐用度等性能的要求較高,所以一般行李箱拉桿均采用鋁、鐵等金屬材料制成,然而金屬材料制成的拉桿,因為要對金屬表面進行氧化、電鍍、噴漆等處理,所以至少存在下列幾項尚待克服解決的問題與缺陷。
一、外觀單調、呆板,不美觀。
二、重量較重,徒然增加使用上體力的負擔。
三、金屬遭受撞擊時容易產生永久變形,回復性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行李箱拉桿,以減輕重量、并且撞擊后的變形回復性佳。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行李箱拉桿,其位于行李箱的背面,該行李箱拉桿包含頂座、底座、握把及多根拉桿管;上下位置相鄰的兩根拉桿管中,位于下方的拉桿管的內徑大于位于上方的拉桿管的內徑,使得該位于上方的拉桿管能夠伸縮的收納于該位于下方的拉桿管內,所述多根拉桿管中,位于最下方的拉桿管的頂端固設于該頂座,其底端固設于該底座,位于最上方的拉桿管的頂端固接該握把;該行李箱在使用時,該握把能夠向上拉起所述拉桿管至所需長度,該行李箱在不使用時,該握把能夠下壓所述拉桿管,使所述拉桿管收縮;所述拉桿管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且所述拉桿管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通過擠壓成型方式制成。
其中,所述拉桿管的外表噴漆有顏色。
其中,所述拉桿管的內壁和/或外壁設有加強肋。
其中,所述拉桿管的內壁和/或外壁設有鋸齒部。
其中,所述拉桿管的橫截斷面為圓形、橢圓形、方形、梯形或D字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該行李箱拉桿具有美觀、減輕重量以及撞擊后的變形回復性佳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拉桿管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桿管的斷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桿管橫截斷面為橢圓形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拉桿管橫截斷面為圓形的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行李箱
20?????拉桿
21?????第一拉桿管
22?????第二拉桿管
23?????頂座
24?????底座
25?????握把
26?????加強肋
27?????鋸齒狀條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專精熟悉此項技藝的人仕業者易于深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內容以及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茲列舉一具體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介紹說明如下。
一種行李箱拉桿,敬請參閱圖1、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與平面組合示意圖,與圖3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拉桿管的立體示意圖。主要在于:
該行李箱10的背面設有一拉桿20,該拉桿20至少包含左、右兩組可以伸縮套接的第一拉桿管21與第二拉桿管22,該第一拉桿管21較第二拉桿管22大,讓第二拉桿管22可以收納于第一拉桿管21內部,該左、右兩組第一拉桿管21的頂端與底端分別固設于一頂座23與一底座24,該左、右兩組第二拉桿管22頂端則橫跨固接一握把25;使用時,僅需搭配身高,由握把25向上拉起第二拉桿管22至適當長度,不使用時,則由握把25向下壓入第二拉桿管22,完全隱沒于第一拉桿管21;其特征在于:
該第一拉桿管21與第二拉桿管22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熔融后擠壓成型的塑料拉桿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文貞,未經張文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34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