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胸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1077.6 | 申請日: | 2013-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45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趙奇;周菊英;鄔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鋒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胸管,尤其是一種帶自動封閉功能的胸管。
背景技術
胸膜腔負壓是維持肺氣體交換的重要條件,胸腔閉式引流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氣胸、胸腔積液和各種胸腔手術后的病人,是治療氣胸、膿胸、外傷性血胸及自發性氣胸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護理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引流管的密閉,現有技術中,更換引流瓶必須先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膜腔;搬動患者或患者下床活動時,要始終保持引流瓶低于床沿,不能將引流瓶提至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且最好也是夾閉引流管,待搬動完畢后再松開。臨床上普遍使用血管鉗進行夾閉引流管,但用血管鉗夾閉胸管,會出現血管鉗脫落或損傷到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帶自動封閉功能的新型胸管。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胸管,包括胸管管體,所述胸管內設有氣囊,所述氣囊的腔體與外接的氣囊管連通,所述氣囊管末端設有可封閉的氣囊孔。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氣囊一側與胸管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氣囊在放氣狀態下附著于胸管內側壁一側,在充氣狀態下堵塞封閉胸管。
所述可封閉的氣囊孔由彈性材料構成氣囊孔的封閉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需要進行胸管夾閉時,用針筒插入氣囊孔打氣,當氣囊充滿氣時,胸管被完全密閉,即起到夾閉胸管的作用;不需夾閉時,用針筒將氣囊內氣體抽盡,氣囊將附于胸管側面,不影響胸管的正常使用,胸管即可正常起到引流氣體、液體的作用。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胸管內設置氣囊,通過氣囊的膨脹和壓縮控制胸管的封閉和導通,無需使用血管鉗等其他夾閉工具,可以有效避免血管鉗脫落或損傷到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胸管;2、氣囊;3、氣囊管;4、氣囊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所示,一種新型胸管,包括胸管1管體,所述胸管1內設有氣囊2,所述氣囊2外接有氣囊管3,所述氣囊管3末端設有氣囊孔4。
上述技術方案中,需要進行胸管夾閉時,只需用針筒對準氣囊孔打氣,當氣囊充滿氣與胸管完全密閉后,即起到夾閉胸管的作用;不需使用時,用針筒將氣囊內氣體抽盡,氣囊將附于胸管側面,不影響胸管的正常使用,胸管即可正常起到引流氣體、液體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10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