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自動跟蹤式客車太陽能供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7517.0 | 申請日: | 2013-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09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軍;王國義;田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L8/00 | 分類號: | B60L8/00;B60K16/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跟蹤 客車 太陽能 供電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供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客車太陽能供電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穿越城市的頻率和速度越來越快,客車作為一種安全、舒適和便捷的交通工具,在人們的日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傳統的客車無亂是公交客車、旅游客車、公路客車、團體客車、專用校車、房車客車等,都是采用發動機燃燒石油帶動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補充電能,此種方式雖然滿足了車載用電設備的供電需求,但石油的燃燒不僅浪費了非可再生能源、污染了環境,還給生態環文明帶來了巨大的損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針對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節能環保、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客車太陽能供電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自動跟蹤式客車太陽能供電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控制器、蓄電池、傳感器、驅動電路、電機、機械傳動機構和發電機;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經傳感器與光伏控制器相連,光伏控制器輸出到驅動電路,驅動電路連接電機,所述的電機經過機械傳動機構與太陽能電池板相連;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光伏控制器相連;所述的光伏控制器與蓄電池和發電機相連,所述的蓄電池還與用電器相連。
所述的光伏控制器芯片是指單片機或DSP。
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客車車頂。
所述的機械傳動機構由太陽能電池板支架和底座組成。
所述的傳感器是指光敏電阻傳感器。
所述的光敏電阻傳感器安裝在太陽能電池板前后左右四個位置的中間。
所述的電機是指直流電機。
所述的發電機是指客車自身的發動機所帶的發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太陽能提供電源的客車供電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節約了能源,減少了車載發動機的污染,保護了環境。結構合理,安裝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太陽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自動跟蹤系統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明的系統控制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創作特性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自動跟蹤式客車太陽能供電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控制器、蓄電池、傳感器、驅動電路、電機、機械傳動機構和發電機;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經傳感器與光伏控制器相連,光伏控制器輸出到驅動電路,驅動電路連接電機,所述的電機經過機械傳動機構與太陽能電池板相連;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與光伏控制器相連;所述的光伏控制器與蓄電池和發電機相連,所述的蓄電池還與用電器相連。光伏控制器包括充電電路和檢測電路,充電電路連接于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檢測電路連接蓄電池。據測算如果光伏發電系統與太陽光線角度存在25°的偏差,就會因垂直射入的輻射能減少而使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下降10%左右。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板大都采用固定方式安裝,轉化率較低。
當太陽光照射到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傳感器,光伏控制器中的單片機或DSP每間隔一定時間采集傳感器得到的信號,經A/D轉換為數字信號并保存到單片機或DSP中,經分析判斷、放大處理后輸入給驅動電路,驅動電路驅動電機,電機驅動機械傳動機構帶動光伏電池板隨著太陽光的移動而轉動一個不為零的角度,始終保持太陽能電池板表面與太陽光垂直,這樣會大大提高效率。在采用自動跟蹤方式后,太陽能電池板產電效率在減少直射光線的入射角和提高入射輻照度兩個方面得到了提高。
太陽能電池板在自動跟蹤方式下,最大限度的將光能轉化為電能,在光伏控制器充電電路的作用下,將轉化的電能保存在蓄電池中,以備給用電器供電;當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太陽能電池板轉化的電能較低,光伏控制器中的檢測電路檢測到蓄電池的電能不能滿足用電器的用電量時,啟用車載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進行充電,保證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中用電器工作不受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原則和精神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程大學,未經安徽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75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