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掃描模塊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5667.8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85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照民;黃文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1/04 | 分類號: | H04N1/04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趙根喜;呂俊清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掃描 模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掃描裝置,尤其涉及掃描裝置的掃描模塊結構。
背景技術
科技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日益進步,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例如說,文件的保存亦隨著科技發展而由傳統的紙本文件歸檔演變成為儲存文件的電子檔,一般用來進行文件電子化工作的工具即為掃描裝置,掃描裝置用以將紙本文件的內容借由掃描的方式轉換成電子檔,以便使用者傳播、整理或保存。
早期的掃描裝置為一平臺式掃描器,其包括一掃描平臺以及位于掃描平臺下方的一掃描模塊結構。掃描平臺用以放置單一文件于其上,而掃描模塊結構于掃描平臺下移動,且于移動的同時進行該單一文件的掃描,也就是說,現有平臺式掃描器每次運作僅可進行單一文件的掃描。當使用者欲利用現有平臺式掃描器掃描多個文件的影像時,必須以手動方式反復替換位于其掃描平臺上的文件,才得以完成多個文件的掃描。鑒于手動替換過于麻煩,因此市面上研發出自動饋紙器,其配合平臺式掃描器而形成饋紙式掃描裝置,以針對多個文件進行自動饋紙并進行列印,而不需手動替換文件即可完成多個文件的掃描。
接下來說明現有饋紙式掃描裝置的結構。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饋紙式掃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現有饋紙式掃描裝置1包括一自動饋紙器10以及一平臺式掃描器11,自動饋紙器10包括一進紙匣101、一出紙匣102、一取紙模塊103、一進紙通道104、多個饋紙滾輪105以及一出紙滾輪組106。平臺式掃描器11包括一掃描模塊結構111、一掃描平臺112以及一掃描區113,其中掃描平臺112以及掃描區113皆以透明材料所制成,且具有透光效果。至于掃描模塊結構111以及掃描平臺112的功能如上段內容所述,故不再多加說明。
當現有饋紙式掃描裝置對多個文件S進行掃描時,取紙模塊103擺動而與位于進紙匣101上的多個文件S接觸,且多個文件S中的最上方的文件S被取紙模塊103饋送進入進紙通道104。接下來該文件S被多個饋紙滾輪105饋送而通過掃描模塊結構111的上方,此時,掃描模塊結構111產生一光束B且光束B穿過掃描區113投射至該文件S,以掃描該文件S且獲得對應于該文件S的一文件影像。該文件S掃描完畢之后,被多個饋紙滾輪105以及出紙滾輪組106饋送至出紙匣102,該文件S的掃描完畢。至于進紙匣101上的其余文件S的掃描情形亦與上述相同,而不再贅述。
接下來說明掃描模塊結構的結構以及運作情形。請同時參閱圖1以及圖2,圖2為現有掃描模塊結構的結構剖面示意圖。現有掃描模塊結構111包括一殼體1111、一發光元件1112、多個反射鏡1113、多個固定元件1114以及一光學感應模塊1115。殼體1111具有一開口1116,其設置于殼體1111的一上表面,而發光元件1112設置于開口1116的一側,用以產生該光束B,且該光束B投射至文件S。多個反射鏡1113分別設置于殼體1111內,用以反射該光束B,而多個固定元件1114對應于多個反射鏡1113,且分別設置于殼體1111上,用以分別連接多個固定元件1114而固定多個固定元件1114于殼體1111上,其中發光元件1112為一發光燈管,多個反射鏡1113皆以銀金屬材料所制成,而多個固定元件1114為金屬彈片。
光學感應模塊1115部分設置于殼體111內,且位于光束B行進的路徑上,用以接收光束B而產生對應于文件S的該文件影像,光學感應模塊1115包括一聚焦透鏡1117、一光學感測元件1118以及一電路板1119。聚焦透鏡1117設置于殼體111內且位于光束B的行進路徑上,用以聚焦被多個反射鏡1113反射的光束B,光學感測元件1118接近于聚焦透鏡1117且設置于電路板1119上,用以接收被聚焦的光束B而產生該文件影像。而電路板1119連接于殼體1111且承載光學感測元件1116于其上,用以輸出該文件影像。其中光學感測元件1118可采用一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一接觸影像感測器(Contact?Image?Sensor,CI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56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