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及其操作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5546.3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175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澤江;夏宇;翟立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泛普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2F1/1333;G02F1/1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陸明耀;陳忠輝 |
| 地址: | 215123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調光 感應 柔性 面板 及其 操作系統 | ||
1.一種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網格導線層(2)與成像調光層(3),所述網格導線層(2)的網格導線(5)與所述成像調光層(3)的ITO導電線路(6)共同匯集于一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板(4)上,所述網格導線層(2)與成像調光層(3)之間還設有一絕緣膠層,所述網格導線層(2)、絕緣膠層與成像調光層(3)相貼合于前保護層和后保護層之間,所述前保護層、網格導線層(2)、絕緣膠層、后保護層均為高透光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導線層(2)內部的網格導線(5)分別沿X軸和Y軸方向繞制成盤錯交織的經緯線網,所述網格導線(5)在交叉點處相互絕緣,每個網格所圍設的空間構成一個感應單元,所述感應單元彼此交錯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調光層(3)的兩層ITO導電線路(6)中間壓合有聚合物分散液晶(7),所述兩層ITO導電線路(6)?之間的距離為10~15μ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護層和后保護層兩者的至少一個外側面涂有用于與介質貼合的光學膠層從而形成帶膠面。
5.一種基于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的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包含基板(9)、投影設備(10)、計算控制單元(11)、遙控器(12),所述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帶膠面貼合于基板(9)的正面,所述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板(4)通過有線或無線的連接方式與計算控制單元(11)相連接,所述計算控制單元(11)通過有線或無線的連接方式與投影設備(10)相連接,遙控器(12)通過無線信號與計算控制單元(11)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計算控制單元(11)具有一存儲介質及一處理器,
所述存儲介質用于存儲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感應信號和存儲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電源信號,
所述處理器用于識別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感應信號,及控制成像調光層(3)的通斷電,所述處理器包括電源控制模塊與成像調光層(3)電源適配模塊,所述智能電源控制單元通過數據傳輸線與計算控制單元(11)相連接,并與電源接通,帶有一定負荷的儲電能力。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信號采集控制集成電路板(4)與計算控制單元(11)的有線連接方式包括USB數據傳輸線,無線接連方式包括wifi、BlueTooth,紅外或者射頻;所述計算控制單元(11)與投影設備(10)的有線連接方式包括VGA通訊,DVI通訊或者HDMI通訊,無線連接方式包括模擬微波傳輸或者數字微波傳輸。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調光感應柔性面板(8)的電源線連接有一濾波單元,所述濾波單元為帶有交流220V的輸入端與交流220V的輸出端的電路濾波器,所述電路濾波器的濾波頻率范圍為0.01MHz~30MHz。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9)為平面板或0~180°弧度的曲面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泛普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泛普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554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紅外多點觸摸屏的接收電路
- 下一篇:一種計算機鼠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