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貯灰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5275.1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36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權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28 | 分類號: | B65D88/28;B65D90/00;B65D90/54;B01D46/42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師事務所 34117 | 代理人: | 蘇看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貯灰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貯灰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粉塵,通常采用除塵設備進行除塵,處理后的粉塵,集中排放于貯灰筒,聚集倒一定容量再統一排放,在當中一次排放和二次排放的過程中,粉塵容易再次飛揚,造成二次污染。?
本申請人在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CN200720033594.1?公開了一種泄壓式貯灰器由下筒體、中筒體和筒口體從上而下連接安裝而成,下筒體和中筒體分別設有扣環和鉤頭,使得下筒體和中筒體可拆卸連接,下筒體左、右外側面上對稱均布安裝吊環,筒口體的上方安裝鉸鏈式筒蓋,該實用新型結構的貯灰器,在貯放粉塵的過程中,粉塵倒入筒體,在量大的情況下,會造成粉塵從筒口溢出的現象,造成二次污染,排灰過程時,整個筒體傾斜,粉塵由筒口傾倒出,造成二次污染,下筒體和中筒體通過鉤頭和扣環可拆卸連接,但在長時間使用下,鉤頭和扣環會松動或脫落,使得整個貯灰器不是一個封閉的容器,導致貯灰器中的粉塵進入大氣,產生二次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使用過程中避免二次污染的貯灰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貯灰器,由下筒體和上筒體可拆卸連接組成,上筒體頂部設有筒口體,筒口體處設有筒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筒體底部設有排灰管,排灰管處設有閥門。?
優選的,所述的下筒體底部為大口朝上的錐體結構,下筒體底部在向下的方向上等間距設有多個支撐座。?
優選的,所述的排灰管垂直向下位于下筒體底部的錐頂處,排灰管的長度小于下筒體底部與多個支撐座形成水平面之間的距離。?
優選的,所述的上筒體為大口朝下的錐體結構,所述的筒口體為大口朝上的錐體結構。?
優選的,所述的筒蓋與筒口體的上沿口鉸鏈連接,筒蓋的外側均布有安裝鉤頭,所述的筒口體的上沿口外側在對應位置均布有安裝扣環。?
優選的,所述的上筒體的下沿口設有下凸肩,下凸肩的周邊等間距分布多個螺栓孔,所述的下筒體的上沿口設有上凸肩,上凸肩在對應位置設有螺栓孔。?
優選的,所述的下凸肩和上凸肩之間設有外形與兩者之間安裝面一致的墊圈,墊圈在對應的位置上設有螺栓孔。?
優選的,所述的下筒體在外側壁對應的兩側設有吊環。?
優選的,所述的上筒體側壁的上方設有上觀察口,上觀察口由透明塑料覆蓋。?
優選的,所述的下筒體側壁的下方設有下觀察口,下觀察口由透明塑料覆蓋。?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貯灰器的底部設有排灰管,貯灰器通過排灰管直接與粉塵處理裝置相連接,在整個排灰過程中,貯灰器內的粉塵都不與外界接觸,避免二次污染,貯灰器的下筒體底部為大口朝上的錐體結構,便于排灰,貯灰器的上筒體為大口朝下的漏斗狀結構,筒口體為大口朝上的漏斗狀結構,避免的在貯灰的過程中,粉塵因貯灰器內空氣流動而從筒口飄出,避免了二次污染,貯灰器的上筒體和下筒體之間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兩者之間設有墊圈,保證了貯灰器的密封性,貯灰器的下筒體底部在向下的方向上等間距設有多個支撐座,使得貯灰器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貯灰器的下筒體在外側壁對應的兩側設有吊環,方便搬運貯灰器,上筒體側壁和下筒體側壁上設有觀察口,在貯灰過程中,避免因粉塵盛滿,而導致粉塵從筒口溢出的現象,在排灰的過程中可觀察排灰是否結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下筒體、2--上筒體、3--筒口體、4--筒蓋、5--排灰管、6--閥門、7--支撐座、8--安裝鉤頭、9--安裝扣環、10--下凸肩、11--上凸肩、12--螺栓孔、13--墊圈、14--吊環、15--上觀察口、16--下觀察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527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