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大直徑負壓蒸汽管路的傳壓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5061.4 | 申請日: | 2013-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243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進;李慶華;石紅暉;馬慶中;于天群;續宏;原樹峰;郭強;白志剛;盧家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L19/00 | 分類號: | G01L19/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貝律師事務所 14106 | 代理人: | 陳奇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直徑 蒸汽 管路 元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大直徑負壓蒸汽管路的傳壓元件,特別涉及一種在直接空冷機組排汽管內及蒸汽分配管內設置的用于壓力測量的傳壓元件。
背景技術
?壓力是重要的流體動力參數,在負壓系統中,由于絕對壓力低,要滿足一定的測量精度,對傳壓元件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特別是對于直接空機組排汽系統來講,壓力測量的精度尤其重要。目前,直接空冷機組的排汽管路的內徑在2-6.5米之間,流速達50-110米/秒。排汽管路的壓力測量一般是采用在管道上直接開孔來測取管壁附近壓力的,由于大口徑管道間隔一定距離就要安裝伸縮節補償裝置和管內支撐筋板,這就在管道內表面上形成一定的擾流現象,所以,現有的直接開孔取樣的管壁附近壓力,并不能代表整個管路的流體的平均壓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大直徑負壓蒸汽管路的傳壓元件,解決了現有開口取樣方法所存在的測試精度容易受管內流體流動不均勻影響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大直徑負壓蒸汽管路壓力測量傳壓元件,包括被測管路,在被測管路的管壁上對應分別設置有大徑端板和小徑端板,在大徑端板上設置有傳壓導管穿過孔,傳壓導管的一端與小徑端板固定連接,傳壓導管的另一端穿過在大徑端板上設置的傳壓導管穿過孔后與測壓短管的一端連通,測壓短管的另一端上連接有測量接頭,在測量接頭上連接有壓力測量表,在傳壓導管上連通有L形取樣彎管,L形取樣彎管由垂直段管和水平段管組成,L形取樣彎管的垂直段管的外端與傳壓導管連接,L形取樣彎管的水平段管是指向被測管路內的汽流來流方向并與汽流來流方向平行的,在L形取樣彎管的水平段管的頂端設置有端部半球形封堵頭,在水平段管的側壁上設置有四個等弧度間隔的進壓小孔,在傳壓導管的管內中心點到被測管路的左側內壁之間設置有4-8個L形取樣彎管,在傳壓導管的管內中心點到被測管路的右側內壁之間設置有4-8個L形取樣彎管,在被測管路中的傳壓導管的中心點兩側設置的L形取樣彎管是以傳壓導管的中心點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的。
在傳壓導管的中心點到被測管路的左側內壁之間設置有n個L形取樣彎管,第i個L形取樣彎管與傳壓導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滿足以下公式:。
L形取樣彎管的直徑與傳壓導管的直徑比為1:4-1:3;水平段管與垂直段管的比為1:1.5-1:2之間;水平段管(8)的長度是L形取樣彎管的直徑的8-10倍。
在測壓短管上設置有被測管路中流體的來流方向指示標識小缺口。
本發明的傳壓導管為厚皮無縫壓力表管,導管的總長度與測量管路的外徑相當,并根據管路外徑大小確定采用整管或多管現場焊接方式。
在傳壓導管上焊接有L形取樣彎管,L形取樣彎管在傳壓導管上的位置根據等環面測試原理,由取樣點數量及測量管的內徑確定。一般在半徑尺寸內,取樣點數量取4—8個,形成多點均壓測量,可獲得截面的平均壓力。
在傳壓導管一端的小徑端板起封堵作用,另一端的大徑端板開孔與和傳壓導管同徑的測壓接頭短管焊接,在測壓接頭短管上局部磨平形成小缺口來代表來流方向,以便于實際安裝時確定安裝方位。實際應用時可采用十字交叉布置兩套傳壓元件進行測量,取兩路測點壓力的平均值來確定管路的平均壓力。
本發明應用范圍廣,工作性能可靠,性價比高,特別適用于直接空冷機組的排汽管路系統的壓力測試和系統阻力測試的壓力取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L形取樣彎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測量取樣點確定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50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