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油與水蒸氣聯產的循環床有機載熱體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3234.9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32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衍國;王友才;李清海;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北京一亞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7/00 | 分類號: | F24H7/00;F24H9/00;F22B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鴻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巖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油 水蒸氣 聯產 循環 機載 熱體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油與水蒸氣聯產的換熱系統,是循環流化床燃燒導熱油爐,屬于能源利用設備及方法改進領域。
背景技術
導熱油爐的原理是將有機載體(導熱油)加熱,并通過高溫油泵進行液相循環將加熱后的導熱油輸送到用熱設備,再由用熱設備出油口回到導熱油爐加熱,形成一個完整的熱循環系統。
目前使用的燃煤導熱油爐多是層燃爐或者煤粉爐,層燃爐效率相對較低,煤種適應性較差。煤粉爐所需的燃料煤粉制備復雜,不適用于中小型設備。近來有人沿用現有的循環流化床燃燒鍋爐技術開發循環流化床燃煤導熱油爐,一般的循環流化床燃燒鍋爐優于鏈條爐和煤粉爐,現有循環流化床燃煤爐依靠顆粒回流帶出密相區燃燒富余的熱量實現密相區的溫度穩定,比傳統的層燃爐和煤粉爐運行更加穩定,熱效率也有所提高。但現有的流化床燃燒鍋爐所產生的熱量通常以單一的工質交換出去,導致相當部分的熱量難以充分利用,存在產生熱量方式單一的問題,且整體熱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熱油與水蒸汽聯產的循環床有機載熱體爐,克服現有導熱油爐技術的缺點,通過采用導熱油和水兩種工質,并且設置多種、多級受熱面,在不同的溫度區間設置不同的受熱面,采用不同的換熱方式,同時產生熱油、水蒸汽。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熱油與水蒸氣聯產的循環床有機載熱體爐,包括給煤裝置、燃燒床、受熱面、水側鍋筒、分離器、回料裝置、尾部煙道、水側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和落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燒床采用循環流化床,燃燒床立段的煙氣上升段布置第一導熱油輻射面,尾部煙道前段立面布置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尾部煙道的前段內部布置導熱油對流受熱面;循環流化床上部的煙氣出口段布置蒸汽頂棚管受熱面,尾部煙道中段布置蒸汽對流受熱面,高溫煙氣在燃燒床內通過第一導熱油輻射受熱面和蒸汽頂棚管受熱面,經分離器進行煙塵分離后進入尾部煙道,沿煙道方向依次通過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導熱油對流受熱面、蒸汽對流受熱面、水側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最終進入煙氣排放系統。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導熱油輻射受熱面和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3b采用盤旋式油管,所述的蒸汽頂棚管受熱面采用水管。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及突出性效果:本實用新型煤種適應性好,通過采用導熱油和水兩種工質,并且在不同的溫度區間設置多種、多級受熱面以及采用不同的換熱方式,同時產生熱油和水蒸汽,顯著提高了綜合熱效率,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熱油與水蒸氣聯產的循環床有機載熱體爐的示意圖。
圖中:1-給煤裝置,2-燃燒床,3a-第一導熱油輻射受熱面,3b-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4a-導熱油下集箱,4b-導熱油中集箱,4c-導熱油下集箱,5-蒸汽頂棚管受熱面,6-水側鍋筒,7-分離器,8-回料裝置,9-尾部煙道,10-導熱油對流受熱面,11-蒸汽對流受熱面,12-水側省煤器,13-空氣預熱器,14-落灰裝置,15-布袋除塵器,16-引風機,17-煙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藝及運行流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熱油與水蒸氣聯產的循環床有機載熱體爐,主要裝置包括給煤裝置1、燃燒床2、第一導熱油輻射受熱面3a、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3b、導熱油下集箱4a、導熱油中集箱4b、導熱油上集箱4c、蒸汽頂棚管受熱面5、水側鍋筒6、分離器7、回料裝置8、尾部煙道9、導熱油對流受熱面10、蒸汽對流受熱面11、水側省煤器12、空氣預熱器13、落灰裝置14、布袋除塵器15、引風機16和煙囪17。所述的燃燒床2采用循環流化床,燃燒床2立段的煙氣上升段布置第一導熱油輻射面3a,尾部煙道9前段立面布置第二導熱油輻射受熱面3b,尾部煙道9的前段內部布置導熱油對流受熱面10;循環流化床上部的煙氣出口段布置蒸汽頂棚管受熱面5,尾部煙道中段布置蒸汽對流受熱面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北京一亞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清華大學;北京一亞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323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